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53879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感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位于课文结构高级水平(语篇层次)的不同项目的信息,比位于课文结构中低级水平(语句、语段层次)的不同项目信息,在记忆中更可能被整合,更有可能实现对文本意义的最终建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 -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语言学汉语是一种单音节分析语,汉语句子的组成主要靠语序和语义,汉语的词可以凭借语义而关联成句子,可见,

2、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又拥有组合的极大潜力,用得巧妙,能言近旨远,甚至言此意彼,因此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是直觉、积累、顿悟。文字学汉字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性文字,特别具有灵性,它是灵活的,富有弹性,想象创造的空间特别大。这使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因此,学习汉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内在美。阅读学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学习母语,有口语语感作基础,有熟悉本国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感染,因此学习母语应重视对语文

3、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感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的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直觉性直觉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不进行层层的分析和推理,感悟不是靠对课文情节的分析、推理获得的,而是通过对文体的直感直觉才实现的。个性化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感悟是不能告诉,不能灌输,“如水在口,冷暖自知”,特别强调自悟自得。因此,阅读中的感悟,

4、不能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度去评判。感悟的教学策略,在激活积累中感悟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得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相似论 “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中,要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学生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如教学找春天一课,老师在课前作了这样的设计,初

5、读课文,说说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欣赏多媒体春景图,再读课文,交流”春天在哪里?“(课文语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完成随堂练习。学生再读课文后,作了这样的交流:生 1:春天在小草碧绿的脑袋上。生 2:春天在早开的野花中。生 3:春天在柳树的点点嫩芽中。生 4:春天在小溪丁丁冬冬的琴声中。生 5: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生 6:春姑娘飞到我的身边,悄悄地告诉我,”春天来了,快脱掉棉袄吧!“师:春姑娘还会飞向哪里呢?生 1:春姑娘飞过田野,田野披上绿色的新装。生 2:春姑娘飞过花园,花儿露出五颜六色的笑脸。生 3:春姑娘飞过树林,树木吐出点点嫩芽。生 4:春姑娘飞过小溪,小溪丁

6、丁冬冬奏起春天的乐曲。生 5:春姑娘飞过整个大地,整个大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学中,当学生说出”春姑娘飞到我的身边,悄悄地告诉我,春天来了,快脱掉棉袄吧!“这一具有个性化的体验时 ,教师能牢牢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调整教学过程,及时设计了”春姑娘还会飞向哪里?“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原有的语言积累被激活,互相启发,互为补充,然后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重新构建新的语言,使语言发展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理解。注重动手实践,唤起学生感悟思维是感悟的关键,没有思维就没有感悟,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

7、,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在阅读中,应顺其天性,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体验中有所得,有所悟。唤起学生感悟,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画图通过画图,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得感悟课文。(2)实验有的课文,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在实验中突破难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3)表演动手、动口、动身、动脑的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再创造。如 世界多美呀:师:你能用彩笔为小鸡画出蓝湛湛的天空吗?(指名在事先准备的图画上涂色。)师:往下小鸡又看

8、到树木是绿茵茵的,我们学校绿茵茵的地方可多了,谁来向小鸡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略)师 :谁来帮树木穿上绿茵茵的衣服?(给画涂色。)碧澄澄的小河是什么样的?清清的河水里能看到什么?这么美的小河谁来画? (生画小河)师:小鸡光顾着看,都来不及说了,六个小点(注:指省略号)让我们小朋友帮它说一说它又看到了什么?生:它看到了红通通的大苹果。生:它看到了黄澄澄的大梨子。生:它看到了阳光照耀着大地,还看到了我们小朋友在快活地做着游戏。案例中,学生读、说、想、画,将小鸡见到的美丽世界与自己眼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美丽世界的热爱之情。运用比较,促进学生感悟比较品评,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学生

9、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话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巧妙。因此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修辞方法进行比较揣摩,”意会“文字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 1)比较字词,一般可采用换、增、删等方法进行比较;(2)比较句子;(3)比较段落;(4)比较标点。如林海一文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在“高点的”“矮点的”等中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从中感悟到:用上逗号,表示停顿稍长,更加突出了大兴安岭“岭”的“温柔亲切”,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

10、岭的无限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精练与罗嗦、具体与空洞、细腻与粗糙的区别,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激活想象,活化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生动丰富的。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师:荷叶给这么多小朋友带来快乐,怪不得我 -生:(齐读课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师:小朋友,你们想变成荷叶吗?生:想。师:那你想邀请哪些小朋友到你这儿玩呢?生:我想邀请青蛙在我上面唱歌。生:我想邀请蝴蝶在我上面跳舞。生:我想邀请蝈蝈在我上面唱歌。生:我想邀请雨滴在我上面唱歌

11、。生:我想邀请小鱼在我下面嬉戏。师:除了荷叶,你还想变成什么吗?生:我想变成一棵大树,在夏天可以让人们在我下面乘凉。师:你真是一个一心想着别人的好孩子。生:我想变成一枝冰棍,人们吃下去了,就觉得非常的舒服。师:哇!你牺牲了自己,为的是给别人带来凉爽!生:我想变成一台电风扇,可以给人们带来凉风习习。生:我想变成一枚钻戒,可以让新娘更加美丽。生:我想变成一把伞,为大家遮住强烈的阳光。生:我想变成一朵花,让大家看,看后心情很舒畅。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其实,这正是他们一颗颗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活泼的童心。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在课堂中,我们就要搭一个让学生想象的平台,一个学生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敢想、敢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