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53504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教师具体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正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我们教师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想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可学生要不是一脸茫然,死气沉沉,就是一唱一和,满场热闹,可是最终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基础知识不过关,基本技能更没法形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则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现阶段,怎样提高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的认识。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有

2、效性,就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即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这儿,我主要说说研读教材的有关想法。研读教材,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过程,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我认为,我们在研读教材的时候,着重思考知识点的确定,学习技能的侧重,教学内容的取舍等,确定自己在这一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简简单单的32个字,在教师看来浅显易懂,所以在训练目标上我未能做好取舍,从字义的掌握到整首古诗的理解,以及意境的感悟,内容的拓展,全面开花,结果导致整个课堂散乱,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主题,最终学生也只能浅浅地理解,泛泛地学习,对今后古诗的自学自悟没有起到铺垫、引领的作用。如

3、果这一堂课,在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抓住 “泊”、“间”、“又”、“绿”、“月”几个字,感受作者的孤独无奈,着重通过“月”的意象体会,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品悟作者的浓烈的思乡之情,我想,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课下,我一直在思考,就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能否将单元训练重点单一化,课堂训练主题化,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我们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着重进行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其他的我们不作要求,或者降低要求。这样循序渐进地、逐步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时,再回过头来读课文,我想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吧。二、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教什么,

4、学生要学什么,大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而每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之学生注意力持续的短暂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讲求实在,少一些形式的东西。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是,我们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通常有不少都是没有价值的,随意性大,不具备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作用。我这儿收集了一些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一是“有效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延伸。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中的第三课。一上课一位老师就利用轻松的谈话导入方式给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独自环绕世

5、界旅行,而且只能带一样供自己娱乐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大部分学生提到了“书”,于是老师板书出了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一问属于“有效提问”。)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该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会把书当作伴侣?他是如何读书的呢?”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的内容,纷纷回答了这个问题“书就像朋友,就像家”,“一遍又一遍地读,首先然后还会最后”(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

6、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读书方法。这也属于“有效提问”。)在课文结束时,老师给学生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谈谈你对书的认识及今后该如何地去读书?”学生的回答有浅有深,有简单有复杂,有照本宣科,有发挥想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对书的重要性和读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需要学生经过回顾、思考、想象才能够回答完整,回答合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一个平台,效果是不言而喻了。)二是“无效问题”的提出虽然能够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但实质上是在浪费时间。还以这位老师讲授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为例,来看看这堂课中的无效提问。其一,老师为了给学生解

7、释清楚作者把书比作“朋友”、“家”而提出的问题:“你愿意见到你以前的朋友吗?”,“你会舍弃你熟悉的家吗?”学生的回答是不约而同“愿意”、“非常愿意”,“不会舍弃”、“家怎么能舍弃呢”。这些学生不经大脑思考,脱口就可以回答出的问题,实在属于毫无价值的问题。其二,师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书的喜爱和读书方法后,随口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也是一个不经大脑,附和老师的问话而作出的一个回答。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要检查昨天的作业,我们要组织学生纪律,我们要进行课前导入,我们还要让学生自己阅读等这都需要时间,如果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把握好知识点,不能提出

8、“有效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而是信口开河,张嘴就一个问题,让学生随口回答,这是在浪费时间,让老师和学生做了无用功。2.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训练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无论低段还是高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也才能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设置训练点,强化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9、,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要善于发现、捕捉机会,重视课堂生成。尤其是我们新接手的学生,一定要重视课堂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思中读、读中思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书上勾画圈点、旁批旁注等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普遍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一个字的书写,我们都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教学泊船瓜洲,学生在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王安石的资料这一环节中,我发现有学生将散文念成了散文,意识到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个多音字,于是趁机引导学生复习这个字的读音,并跟着老师多念几遍,这样一来,我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在今后的文本中正确认读这个字。这首诗还出现了“泊”、“间”、“数”、“重”、“还”几个多音字。在利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读“泊”、“间”的读音后,后面出现的多音字学生也就能细细斟酌了。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由于训练目标设计比较广,结果导致很多的训练都没有训练到位,课下的默写中,很多学生将瓜洲的“洲”写成了杭州的 “州”,这就和课堂中的训练不到位有着直接的联系。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糙看法,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