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53278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共46张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南亚 一 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 一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低纬度 赤道穿过其南部 东临太平洋 西濒印度洋 北与中国相连 东南与大洋洲相邻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1 范围 2 纬度位置 3 海陆位置 中国 大洋洲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 我汲川上流 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 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 友谊长积累 不老如青山 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 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 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 语言多同汇 团结又互助 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 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 条条南流水 年 月 日 中国副总理陈

2、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挥毫赋诗 赠缅甸友人 赞颂中缅两国间的 胞波 友谊 诗文如下 你能从地理的角度解释画红线部分诗句的含义吗 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河流 判断这些河流的大致流向和注入的海洋 判断这些河流的流速如何 均大致由北向南流 伊洛瓦底江 萨尔温江属于印度洋水系 湄南河 湄公河 红河属于太平洋水系 二 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一 中南半岛 读图回答 上游流速快 下游流速变缓 读图回答 中南半岛具有哪些突出的地形特征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地势北高南低 在中南半岛的河流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 水流湍急 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在中南半岛的河流下游 水流变缓 形成冲积平原 利于什么产业发展 思考 中南

3、半岛的利用 水量大 流速快 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 可以建水电站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中南半岛的河流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中南半岛的河流进入下游后 水流平缓 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是东南亚的重要的农业地区 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突出特点 岛屿多 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 山地多 平原较少 火山多 二 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中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 平原较少 当地居民只能开垦陡坡 形成梯田 菲律宾 玲玲 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 人们应该远离火山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有 火山国 之称 火山有400多座 其中活火山有77座 贝贝 但也有人选择在火山居住 这里土

4、壤肥沃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东南亚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东南亚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接处 地壳活跃 多火山地震 中南半岛大部 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 热带雨林气候 三 东南亚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旱雨季明显 试判断东南亚两地的气候类型 并说明其气候特点 活动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中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农作物雨季播种 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终年高温 全年多雨 农作物随时播种 全年都有收获 东南亚气候对农业有何影响 活动 富饶的物产 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天然橡胶 棕油 椰子 椰

5、油 蕉麻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曼谷水上市场 泰国水果出口是泰国的一大经济支柱 主要盛产榴莲 山竹 桂圆 椰子等 毛荔枝 橡胶 椰子 蕉麻 油棕 阅读 橡胶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1876年 西方殖民者把橡胶树引种到东南亚 营建了许多橡胶种植园 由于东南亚的气候 土壤条件十分适宜橡胶树的生长 更重要的是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加上集中种植和科学管理 使东南亚橡胶产量很快超过了南美洲 目前东南亚的橡胶产量约点世界总产量的3 4 印度尼西亚 泰国 马来西亚都是橡胶生产大国 东南亚的石油 天然气和锡储量和产量丰富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和文莱出产石油较多 泰国 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大 找出东南亚有

6、哪些主要矿产 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请根据所学知识 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 活动 越南帽 越南凉鞋 曼谷唐人街 1874年10月21日 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 因为战乱不断 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 这里便成了著名的侨乡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 是一位著名的大实业家 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 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 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 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 培养了大批人才 因此 毛泽东赞誉他是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人们也将他视为 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华人 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 但已经取得所居住国的

7、国籍 称之为华人 华侨 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 还保留着中国的国籍 称之为华侨 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 以上 他们之中许多人是 下南洋 谋生而定居于此 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地人民一道艰苦创业 遵守法律 和睦共处 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 与祖籍国交往密切 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南亚与我国云南 广西等省 区 接壤 与我国在资源 产业 人才 科技和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010年1月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 这是目

8、前世界上拥有消费者最多和覆盖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区 与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称为 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 在贸易区内 中国与东盟国家90 的贸易产品开始实现零关税 并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作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一条国际性河流 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 阅读 1人民币元 3 350 6396越南盾 四 我国的近邻 找出东南亚的11个国家 说出东南亚哪几个国家与我国大陆接壤 缅甸 老挝 越南 2 读图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的名称叫什么 它流经哪些国家 注入哪个海洋 澜沧江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越南 南海 活动 P37 填写列各国首

9、都以及流经那里的河流名称 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活动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 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交通 古代时 河流还为城市提供防卫功能 P38 其一 重要的位置 马六甲海峡 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 印度洋与太平洋的 十字路口 1 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 印度洋的 咽喉 活动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 印度洋与太平洋的 十字路口 其中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是联结欧洲 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最重要航道 P35 2 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 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并说出理由 活动 通过巽他海峡 可以缓解

10、马六甲海峡的压力 通过克拉地峡开凿运河 航线将变短 更加便利 P35 由于天然橡胶具有上述一系列物理化学特性 尤其是其优良的回弹性 绝缘性 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 且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具有耐油 耐酸 耐碱 耐热 耐寒 耐压 耐磨等宝贵性质 所以具广泛用途 如日常生活中用的雨鞋 暖水袋 松紧带 医疗卫生行业所用的外科医生手套 输血管 交通运输上用的各种轮胎 工业上用的传送带 运输带 耐酸和耐碱手套 农业上用的排灌胶管 氨水袋 气象测量用的探空气球 科学试验用的密封 防震设备 国防上用的飞机 坦克 大炮 防毒面具 甚至成为火箭 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高精尖科学技术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 目前 世界上部分

11、或完全用天然橡胶制成的物品已达7万种以上 东南亚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 河流下游多平原 各国普遍种植水稻 泰国 越南 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P37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 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 议一议 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自然条件 一 选择1 东南亚的国家中 属于内陆国的是 A 越南B 老挝C 柬埔寨D 泰国2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 A 红河B 怒江C 雅鲁藏布江D 澜沧江3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A 马来西亚B 日本C 印度尼西亚D 菲律宾4 泰国的稻田主要分布在 A 湄公河三角洲B 湄南河三角洲C 伊洛瓦底江平原D 红河三角洲 B D C B 课堂练习 5 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 太平洋和大西洋B 大西洋和印度洋C 太平洋和印度洋D 太平洋和北冰洋6 马六甲海峡沿岸的三个国家是 A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B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C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泰国D 马来西亚 菲律宾 缅甸7 东南亚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是 A 缅甸 马来西亚 菲律宾B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文莱C 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D 泰国 越南 缅甸 D A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