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52986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 要促进社会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材,关键在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教材的改革。随着教育部一纲多本、多纲多本政策的贯彻实施,试用于各地的教材陆续出版发行,小学语文教材领域出现了多种教材并行的局面。要想在继承中发展,把教材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培养未来世纪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的人材,就需要对各套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科学的小学语文教材体系。这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这里,仅将人教、四川、上海、景山学校等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共性和个性中的突出点进行探讨。一、共性中的突出点(一)指导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特点突出各套教科书,是在教育方针的

2、指导下,以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下,编写成的。就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套教材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使用对象的不同要求,确定各自的教学指导思想。 人教版:“着眼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材面向全国,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着眼于适应大多数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弹性。四川版: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基础”,教材立足于内地农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注意与生

3、产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联系,融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为一体”。上海H版:确立了“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总构想,最终以减轻学生负担,落实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景山版: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意识,造就一代新人打基础。教材略高于大纲要求,为适应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组织与教学有一定的弹性。沿海版:立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力求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注意人材素质的培养,努力体现沿海地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改革步伐比较大的特点。各套教

4、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体现了教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教材同实际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的特点,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全面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学习技能、良好习惯的培养,达到教学生做人、求知、健体、生活、审美的素质教育目的。同时,由于不同地域的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使用对象的不要求,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有相应的不同表现。反映在教材的容量、难度上,选文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区别。如人教版教材,难度、容量适中,以满足全国不同地区使用的需要。景山版教材内容高于大纲要求,为培养有特色的一代新人打基础。(二) 进行听说读写能力

5、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特点各套小学语文教材均以大纲提出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各套教材的阶段性特点比较突出。人教版: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教材从发展语言入手,建立听说读写的练系统,把教材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以句、段、篇为重点的训练。四川版:建立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总目标,以听说读写

6、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为主体的体系。以“字词句”“词句段”“句段篇”为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训练内容。上海H版: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导,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为目的,教材低年级以“听听写写”、中年级以“作文”、高年级以“表达”为各阶段的训练重点,综合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景山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确立低年级以识字、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为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央教科所黑山版:教学生识字、写字,使学生基本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读写”作为分阶段的教学内容。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各套教材的基本特征之

7、一。教材都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有效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人材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训练,在各套教材中均予以充分的重视,呈现听说读写并重,各项训练有序,操作性强,训练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其中低年级较之高年级更多地侧重听说训练。由于各套教材主导思想、结构框架的不同设计,在听说读写训练的编排上也有比例不同的差异。如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教材编写体系,其听说比重较大;以书面语言为主体的教材编写体系,听说比重相对减少。(三) 以读写训练重点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训练的科学性自从叶圣陶先生的“得到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纲目及次弟

8、,据以编教材”提出后,改变了单一的文选型的传统教材体系,在语文教材中系统地设置读写训练项目,经过多年来编写教材的实践,新的教材体系逐步趋于成熟。在教材中设立读写知识以及能力训练点,把课文作为进行语言训练的例子,提高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这已成为教材编写者的共识。下面介绍各套教材读写训练项目的设制情况。人教版:34项(其中阅读17项,作文17项),510册设立。上海版:42项(阅读),16年级设立(六年制)。“注提”版(注音识字,提前读写):18项(读写合一),510册设立。中央教科所黑山版:26项(读写合一),510册设立。沿海版:31项(阅读13项,作文18项),512册设立。北京版:15项

9、以上(阅读),58册设立(不完全统计)。从以上各套教材读写训练项目的设立中可以看出,训练项目的内容安排以阅读、作文能力为主线,贯穿观察、记忆、理解、认识等一般能力。训练形式体现出语文能力和相应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读和写相结合的特点。编排形式多样,或以阅读为主、或读写合一、或读写轮换交替。训练项目的安排一般在35年级,数量1842项,参差不齐。二、个性中的突出点(一) 编写体系及结构框架教材的指导思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教材能否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来构架教材体系。所谓体系,是指教材内容安排的序列、各部分的组成搭配以及内在联系。传统的教材体系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教材侧重于体现知

10、识和能力的结合。各套教材的编写各具特色。人教版:以读写训练重点为核心,兼顾内容上的联系,把材料组成八组,作为阅读、作文学习的主要教材,以基础训练中的听说读写作为能力训练内容,字词句段拼音标点作为知识学习内容。继承中有创新。四川版:突破了文选型的教材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序列为主线,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体,力图建立训练型的教材新体系。景山版:以集中识字为起点,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作文能力训练为中心,读写结合,学用一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提”版(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为特色,打破了“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小学语文教

11、学体系,另辟发展语言教学的新途径。由于各套教材从不同的体系中都体现知识性、能力性和儿童性相结合的特点,我们就要从教材编制的整体性原则考虑,研究教材的结构框架。把小学语文各套教材的教材体系按主系统(起主导作用)、副系统(起辅助作用)、子系统(起次辅助作用)排列起来比较,不难发现:从主系统和副系统、子系统之间的纵向发展及联系,以及各年级横向的发展及联系,看到主系统的主体直进和子系统的循环渐进的特点;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特点。具体说就是:人教版:以读写训练项目为中心的组篇序列为主系统,以听说读写、字词句拼音标点等为副系统的结构框架。四川版: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即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字词句段篇等基

12、础知识为副系统的结构框架。景山版:以名家名篇组合的文选序列为主系统的结构框架。“注提”版:以读写指导为中心组篇序列为主系统,以听说读写为副系统组成结构框架。由此得出,1.各套教材在体系结构方面呈不同的特点。从横向看,均突破了传统教材(课文加练习题)的结构模式,改变了为单一功能服务的教学目的,创造了为多功能服务的不同体系的新的模式。如人教版:导读-预习-课文-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2.教材编写的不同主导思想、目的及使用对象的不同要求,决定了教材的不同编写体系及结构框架。如以语言能力训练型为主的四川版教材,教材横向结构为:系列短文-词句段-语言活动(听说读写)-单元练习。以发展交际语言为目

13、的的教材,如对外汉语教材,往往采取的句型-会话-课文-练习的结构模式。(二) 教学方法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教材的编制的体系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体系的教材设计、教材组织方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法的支持下形成的,也就是说,一定的教材体系往往是一定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同时,教材体系对教学方法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人教版:低年级分别采用了注音识字,分散识字,以及归类、基本字带字等集中识字方法,形成多种形式识字,体现了注重发展语言的教学特点。景山版:低年级采用大归类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体现了低年级识字过关,中高年级阅读名家名篇,以作文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央教科所黑山版:低

14、年级采用多种形式大集中识字的方法,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写作的教学体系。四川版:采用分散识字、归类集中识字的方法,体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巩固的原则,以语言活动为主体,形成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体系。“注提”版:以注音识字为主,对汉字的识字分步提出教学要求,通过定量的“有师指导”、不定量的“无师自通”识字,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大量阅读、作文,体现了发展学生语言的教学体系。此外,教学方法在教材中的运用,体现以下特点:1.儿童的年龄及心理发展水平决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低年级儿童心理变化快、不稳定,在识字、读书中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在教材中也应由丰富多彩的教学方

15、法所组成。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讲,教学方法可以精简一些,乃至可以相对单一。2.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使用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一年级儿童机械识记水平高,对字形的比较能力已经有较大的发展,宜使用记背语言材料及归类集中识字的方法。3.识字方法各有优劣,教材中有机地结合可以最大地发挥作用。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及注音识字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字量。(三) 课文数传统的文选型的教材模式,凭借一篇篇课文来进行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教育。以训练为中心的教材模式,以选文、选段、选句作为语言材料,完成教学任务。选文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一定量的课数的编排与练习,不仅与教材的主导目标、体系相关,也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各套教材在课文数安排上显示不同的特点。以上表明,四川版课文525课为最多,上海版课文256课为最少,相差率为48%。课文数量的多少不同与教材编排的主导思想的要求、体系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四川版语言训练类型的教材体系的课文数最多,体现了课文作为训练的材料和凭借,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材体系特点。景山、黑山版体现了集中识字、大量阅读的教材特点。此外,人教版教材课数属中等,但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两者结合,保证并扩大了阅读量,还具备一定的弹性。(四) 识字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