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52684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在小学三年级起,教材在每学期都安排了八次习作,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靠这八次习作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笔者认为,结合课文的阅读教学进行练笔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结合某些课堂教学的片段, 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结合课文内容,选取着笔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过去,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教学时数等客观因素方面,还是教师在教学的主观因素方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是重读轻写。尤其是新课改后,个别老师对如“多读少讲”、“以读代讲”、“重读重悟”等一些理念的理解有所偏颇,

2、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反复复的朗读活动。整堂课是热热闹闹,“书声朗朗”。然而这些朗读活动,都是让学生为“读”而“读”。没有读中谈悟,没有评读提升,更是把语文的工具性“冷落”一旁,更谈不上什么“读写整合”、“读中悟写”了。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来选取着笔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呢?我们先看下面的教学案例吧。案例某教师执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时,先让学生读悟大瀑布昔日的壮美气势和读悟大瀑布现状的萧条无奈,接着开展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挖掘大瀑布枯竭的原因。随后的教学环节是师:孩子们,凝望昔日如巨龙奔腾咆哮、今日如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课件出示)

3、1、人们仿佛听到大瀑布悲切的控诉_2、人们仿佛听到巴西人民深情地呼唤_3、人们仿佛听到巴西总统沉痛的号召_4、假如我也在大瀑布的葬礼的现场,我会向人类提出建议来挽救大瀑布_请大家自选一个话题,用最精练的话语写出来。(学生展开联想,写感悟,交流所写)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在完成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提供了四处着笔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进行有的放矢地练笔。这样的写话练习有课文内容所提供的情境,是切切实实地“从内容入手”,学生都有话可写。虽然有的只有两三句,那么四五行,但这是学生在短时内,在情感并发时的所感所悟,是课堂教学顿时的生成,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

4、好检测,还是学生写作提速的最佳训练方式。所以,当时,学生人人都有着写的冲动,全情参与到练笔中,课堂上,只见笔都在纸上沙沙作响。两三分钟后,有学生写着“凝望昔日如巨龙奔腾咆哮、今日如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人们仿佛听到大瀑布悲切的控诉人类啊,当初,我不惜为你们呈展我雄伟壮观的身躯,以让你们观赏,给你们带来欢喜。然而,你们却从不爱惜我,毫无规划地乱开发我,现在,我已生命垂危。永别了,我互依互伴的大自然。”多么流畅的语句,多么深情的语句,多么深切的感悟。只有学生乐写,有感而发才会有话可写。二、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从读学写,做到读写结合。坚持读写整合,让学生读中

5、悟写。是正确的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因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获取阅读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所感知。细细阅看小学语文书中的一篇篇文章,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不仅是可读性强的美文,更是习作的范文。所以,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在阅读教学中的练笔,不仅局限于在文本的情、理上写写,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是怎样突出中心的,是怎样得体精妙地。从下面的两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案例一:某教师执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时,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内容后的教学片段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

6、作读描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句子。我先读第2句,剩下的由大家读。我们一起边读边想想这几句话有什么关系?(读完之后)师:在读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这几句话有什么关系?生:第2句是总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3、4、5句是分别写翠鸟身上的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师:老师为你的发现而喝彩。这是一种总分的写作方法。假如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恰当地用上这种的写作方法,我们的文章一定会生色不少。案例二:某教师执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引导学生疏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时的教学片段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用心默读课文,并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生默读全文,勾画、探究)师:大家画

7、了哪些语句,现在我们一起交流吧。生:我画了这5句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些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师:太棒了!真是一位出色的小导游。现在我们在这5句话中再画出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生:在这5句话中,我画出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是“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师:正确。从这些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上,我们知道,作者是运用了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以后,在写参观浏览等文章时,我们也不妨用上这样

8、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文章表达清楚,层次分明。在案例一中,教师通过师生接读描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句群,让学生感知句群是“总分”的关系,并适时渗透“总分”的写作方法,自然又恰当。又如案例二的教学中,老师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随后,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

9、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是这样,通过理解某一段中“因果”或“总分”等关系的句子,或是自然段的结构以及叙事说理的相关方法,或是通过分析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过渡与转换等写作技巧,让学生有板可学,从而做到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读写结合要适时适量,注重点评。有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某位语文老师执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 生命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事例,并研读最能打动人的句子,接着反复诵读文中最后的一句话,以

10、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最后的教学环节是:师: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对生命的理解就不一样。学了课文后,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思考呢?请在音乐声中,打开心灵之窗,写下你这节课的所思所悟。学生拿笔在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生命的背景音乐中写感受。下课铃响了。这个教学案例的练笔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进行的。因为在阅读教学中练笔,是在教师完成某一阅读教学开展的,它有着一定的情、理基础。而就在课将要结束的只有那么三、四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去写。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得较为仓促,甚至于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练笔。就如上述案例中,老师刚说开始写话,下课的铃声就响。就算在案例一中,学生虽然有写,但老师的点评也匆匆,让一、两个学生作代表读读

11、就了事了。这样,使学生乐写的热情迅速降温。因为即使是平常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都想自己的作品有被人赏识的机会。但“吝啬”的写作时间,匆匆地过场,那有交流的机会,展示的平台。这样,在阅读教学中的练笔设计,是没能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的。但阅读课就是阅读课,而不是写作课,练笔确是不能占有太多的教学时间,因此,前面的教学一定要精讲点悟。在阅读教学中凡有教学练笔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都得分配好教学时间,预留六、七分钟让学生写写,让师生评评为宜,且对字数不作要求,三、四句可以,一、两句也行,只要是语句通顺,学生有感而发的就可以了。因为阅读教学毕竟有着阅读教学的任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练笔,教师的“教”重在暗示与渗透,学生的“学”重在感知与体悟。这样,才能读写两不误,读写“双赢”。(该论文在2006年市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叁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