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52683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 苏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数学双曲线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双曲线二. 重点、难点: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几何性质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难点:理解参数a、b、c、e的关系及渐近线方程三. 主要知识点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说明:双曲线的定义用代数式表示为|MF1|MF2|2a,其中2a|F1F2|,这里要注意两点:(1)距离之差的绝对值.(2)2a|F1F2|,这两点与椭圆的定义有本质的不同当|MF1|MF2|2a时,双曲线仅表示焦点F2所对应的一支;当|MF

2、1|MF2|2a时,双曲线仅表示焦点F1所对应的一支;当2a|F1F2|时,轨迹是一直线上以F1、F2为端点向外的两条射线;当2a|F1F2|时,动点轨迹不存在.2、标准方程的推导(1)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设|F1F2|2c(c0),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有F1(c,0),F2(c,0)(2)点的集合由定义得出椭圆双曲线集合为:PM|MF1MF2|2a

3、. (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其中c2a2+b2)3、两种双曲线性质的比较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几何条件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标准方程1(a0,b0)1(a0,b0)图形范围|x|a|y|a对称性x轴,y轴,原点顶点坐标(a,0)(0,a)实轴虚轴x轴,实轴长2ay轴,虚轴长2by轴,实轴长2ax轴,虚轴长2b焦点坐标(c,0)c(0,c)c离心率e, e 1渐近线yxyx4、方法小结(1)由给定条件求双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首先是根据焦点位置设出方程的形式(含有参数),再由题设条件确定参数值,应特别注意: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

4、方程可能有两种形式,应防止遗漏;已知渐近线的方程bxay0,求双曲线方程,可设双曲线方程为b2x2a2y2(0),根据其他条件确定的值.若求得0,则焦点在x轴上,若求得0,则焦点在y轴上(2)由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求基本量,注意首先应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再计算,并要特别注意焦点位置,防止将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写错(3)双曲线中有一个重要的RtOAB(如下图),它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易见c2a2+b2,若记AOB,则e(4)参数a、b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0,b0;双曲线焦点位置决定标准方程的类型;a、b、c的关系是c2a2+b2;在方程Ax2+By2C中,只要AB0且C0,就

5、是双曲线的方程(5)给定了双曲线方程,就可求得确定的两条渐近线但已知渐近线方程,只是限制了双曲线张口的大小,不能直接写出双曲线方程但若已知渐近线方程是0,则可把双曲线方程表示为(0),再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的值,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典型例题】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方程:(1)与双曲线1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3,2);(2)与双曲线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3)求中心在原点,两对称轴为坐标轴,并且经过P(3,)Q(,5)剖析:设双曲线方程为1,求双曲线方程,即求a、b,为此需要关于a、b的两个方程,由题意易得关于a、b的两个方程.解法一:(1)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 由题意得 解得a2

6、,b24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2)设双曲线方程为1.由题意易求c2又双曲线过点(3,2),1.又a2+b2(2)2,a212,b28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解法二:(1)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0),将点(3,2)代入得,所以双曲线方程为(2)设双曲线方程为1,将点(3,2)代入得k4,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评述:求双曲线的方程,关键是求a、b,在解题过程中应熟悉各元素(a、b、c、e)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axby0,可设双曲线方程为a2x2b2y2(0)与1同焦点的可设为1(3)设双曲线方程为(mn0)将PQ两点坐标代入求得m16,n9.故所求方程为说明:若设1或

7、1两种情况求解,比较繁琐例2. 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B(1,0),C(1,0),求满足sinCsinBsinA时,顶点A的轨迹方程,并画出图形解:根据正弦定理得cba1即ABAC1,所以点A的轨迹为双曲线又c1,a,bc2a2故双曲线方程为(x)例3. (2002年全国,19)设点P到点M(1,0)、N(1,0)距离之差为2m,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求m的取值范围剖析:由|PM|PN|2m,得|PM|PN|2|m|知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由点P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知点P的轨迹是直线,由交轨法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解:设点P的坐标为(x,y),

8、依题意得2,即y2x(x0) 因此,点P(x,y)、M(1,0)、N(1,0)三点不共线,得|PM|PN|0,0|m|0,15m20解得0|m|,即m的取值范围为(,0)(0,)评述: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了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用好双曲线的定义例4. (2003年春季上海)已知椭圆具有的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C: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解:类似的性质为若MN是双曲线1上关

9、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点M的坐标为(m,n),则点N的坐标为(m,n),其中1又设点P的坐标为(x,y),由kPM,kPN,得kPMkPN,将y2x2b2,n2m2b2,代入得kPMkPN评注:本题主要考查椭圆、双曲线的基本性质,考查类比、归纳、探索问题的能力.它是一道综合椭圆和双曲线基本知识的综合性题目,对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模拟试题】(完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 ( )A. 椭

10、圆B. 线段C. 双曲线D. 两条射线2. 方程表示双曲线,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或3. 双曲线的焦距是( )A. 4B. C. 8D. 与有关4.(2004年天津,4)设P是双曲线1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2y0,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F1|3,则|PF2|等于A. 1或5 B. 6C. 7D. 95. (2005年春季北京,5)“ab0”是“曲线ax2+by21为双曲线”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6. 焦点为,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A. B. C. D.

11、 7. 若,双曲线与双曲线有( )A. 相同的虚轴B. 相同的实轴C. 相同的渐近线D. 相同的焦点8. 过双曲线左焦点F1的弦AB长为6,则(F2为右焦点)的周长是( )A. 28 B. 22C. 14D. 129. 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P(1,0)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的条数共有 ( )A. 4条 B. 3条 C. 2条 D. 1条10. 给出下列曲线:4x+2y10;x2+y23; ,其中与直线y2x3有交点的所有曲线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2003年上海)给出问题:F1、F2是双曲线1的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若点P到焦点F

12、1的距离等于9,求点P到焦点F2的距离某学生的解答如下:双曲线的实轴长为8,由|PF1|PF2|8,即|9|PF2|8,得|PF2|1或17该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将他的解题依据填在下面横线上;若不正确,将正确结果填在下面横线上_12. 过点A(0,2)可以作_条直线与双曲线x2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13. 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则_14. 过点且被点M平分的双曲线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三、解答题(40分)15. (本题满分14分)、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16x29y2144(1)求这双曲线的焦点坐标、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2)设F1和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PF1|

13、PF2|32,求F1PF2的大小16. (本题满分14分)、已知双曲线x21与点P(1,2),过点P作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若P为AB中点.(1)求直线AB的方程;(2)若Q(1,1),证明不存在以Q为中点的弦.17. (本题满分12分)、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观测点晚4s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CCCBDAB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