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面向量章前文字.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51622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平面向量章前文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五章 平面向量章前文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五章 平面向量章前文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平面向量章前文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平面向量章前文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平面向量【考点扫描】向量是数学的基本基本概念之一,它也是在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其它学科中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学习平面向量的知识,是因为它有一整套良好的运算性质,以向量为工具,可以把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性质,也可以将一些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的性质,从面实现“数”与“形”的结合。本章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内容有: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两向量的夹角两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平移等。本章的主要定理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中点坐标公式;

2、平移公式。本章知识属于新内容,通过向量可以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高考的命题来看,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最为密切。如2003年江苏卷第20题,便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求轨迹问题;同时平面向量还可与平面几何结合,如2003年江苏卷第5题,相当多的学生凭直观选C(重心),事实上由菱形的对角线平分对角可知,应选B(内心)。【方法导析】1. 向量可经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它(几何表示),也可以用坐标内的一对实数(即它的坐标)来表示(向量的坐标表示)。因此,向量的运算有两种形式:几何运算(有向线段)与代数运算(坐标),在具体操作时须选择适当的方法,并注意这两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 用几何方法来

3、表示向量的加(减)运算时,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用三角形法则。2. 平面向量的两个特殊位置关系是考查的重点。(1)两个非零向量与平行的充要条件:存在实数,使; 设,则。(2)两个非零向量与垂直的充要条件: ; 设,则。3. 利用平移公式研究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1)将曲线沿向量平移后的曲线方程为 。 (2)将曲线C沿向量平移后的曲线方程为,则原曲线C的方程为 。在曲线平移的过程中,曲线的几何性质不变,相关点(如顶点、焦点等)线(如对称轴、准线等)的位置关系不变。4. 平面向量中一些重要结论要记熟。(1)设三点A、B、C不共线,若,则点P直线BC;用此结论做2002年天津卷中的(见第14讲考题

4、考题聚焦3)试题则很方便。特别地若,则(2)ABC的三顶点坐标为,则其重心坐标为 ;(3)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顶点为,则一定有,;(4)ABC中,点P是平面(空间中也成立)上任一点,的充要条件是:点P是ABC的重心。5. 在用定比分点公式时,首先要注意比的定义及比与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其次要注意起点、终点、分点,它们的顺序关系不能出差错。对于下列问题,可以回避掉定比分点公式,故应灵活掌握它.已知A(3,4),B(12,7),点C在直线AB上,且,则点C的坐标为 用待定系数法,设点C坐标,由及可直接求。6. 两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之间有如下关系:,注意:两向量夹角为为锐角的充要条件不是,而是同理两向量夹角为钝角时除了,还应考虑它们不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