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学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51306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 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歌鉴赏 学案考试内容:2018年北京高考说明: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4、基于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5、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考察角度、题型: 详见语文专题复习“63” P200 备考策略:1、熟悉了解相关考点。2、做好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3、利用各主要城区模拟题、高考试题,特别是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训练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4、重点培养多个诗歌作品的比较和鉴赏能力。诗歌鉴赏知识储备一、诗歌中常见

2、的意象1.意象:“意象”是指在诗人头脑中所形成的,由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趣有机融合而成的心理表象。诗歌中的意象,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构成诗歌内容图景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物象。意境是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意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主要取决于读者的主观感受、联想和想象等。2.诗词常见意象植物类意象:菊花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花清高坚忍、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傲霜斗雪的典范。三国时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莲由于“莲”与“怜”

3、音同,可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杨柳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丁香结 指愁思。如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 李商

4、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喻指心中郁结的忧愁。动物类意象:燕子 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鹃鸟(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

5、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指代书信。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猿啼 表现愁绪。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自然景观意象:月亮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圆

6、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亲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浮云 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黄昏落日 黄昏日暮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人文景观意象: 长亭 一般与送别联系在一起。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长亭送别一折,其中有“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凭栏 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感情,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悲愤慷慨等。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辛弃疾水龙吟:“落

7、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渔翁 多用以喻指隐逸清高、遗世独立之人。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常见的人物形象 详见语文专题复习“63” P204三、诗词的表达技巧A常见的表达方式抒情(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哀写哀)绝句杜甫江碧鸟

8、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借古(典故)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4. 叙事抒情:将情感寓于叙事之中。B、常见的修辞手法 详见语文专题复习“63” P204四、古诗鉴赏常用术语1.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2.表现手法: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

9、想、照应、托物言志等;3.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4.思想感情:迷恋、依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愤懑、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5.作用效果:深化意境、深化主旨、点明主旨、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荡气回肠、妙笔生花、深刻有力等;6.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典雅隽永、质朴、平淡、飘逸、绚丽、明快、含蓄典雅、简洁、清丽婉约、气势豪放、沉郁顿挫等;7.名家风格:李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陶渊明质朴平实 屈原典雅华美李商隐含蓄隽永、清丽俊逸 苏轼气势豪放 柳永缠绵悱恻 李清照清新凄婉三曹苍

10、凉雄健 孟浩然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恬淡含蓄和气韵生动白居易平白清新 刘禹锡清峻明朗 杜牧含蓄绰约 李煜颓靡伤感,细腻感人 欧阳修清丽明媚,语近情深 范仲淹苍凉悲壮 黄庭坚流畅自然 秦观情真意切 杨万里新鲜活泼 陆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沉郁豪放、气势雄壮五、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1)揭露了统治者的荒废政事、奢侈荒淫、昏庸腐朽。过华清宫(2)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离乱之苦。春望(3)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卖炭翁悯农(4)抒发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泊秦淮过零丁洋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

11、)山河沦丧的痛苦。菩萨蛮(5)年华消逝、报国无门的悲慨。破阵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思乡怀人(1)征人、迁客羁旅愁思。渔家傲苏幕遮(2)游子思念亲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思妇闺中怀人。闺怨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闲适自在归园田居(2)昔盛今衰的感慨乌衣巷(3)年华易逝的伤感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4)仕途失意的苦闷琵琶行(5)对美丽风光、美好事物的赞美秋词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雨霖铃(2)情深意重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董大习题真题解读高考说明例题:2011年北京高考示秬秸 2014年北京高考奉陪司马韦曲 2015年北京高考醉翁操“63”试题:2016年北京高考西村 2

12、017年北京高考晓行巴蜀示秬秸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

13、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2】禁:消受。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 )( )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