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51072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心得)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论文之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 小学美术论文 如何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温岭市泽国小学 江晓庆【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儿童绘画潜质可以通过四个方面的教育得到开发和培养,即通过绘画与生活的连接,绘画与情感的连接,绘画与文化的连接,增加鼓励机制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并提出儿童绘画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教育,激发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挖掘儿童绘画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关键词】激发绘画潜质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是孩子的共性。曾经有一位艺术家这样说过: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既然如此,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孩子说:我不会画呢?究其原因,是和我们大人的观念有很大干系的。有的家长总是说

2、我的孩子喜欢画画,怎么画得总是不成样呢?有的家长一边训斥,一边忙着给孩子做“示范”。家长以为这样做,孩子进步就会快些,殊不知这些心急的家长们正在给孩子帮倒忙。错就错在,他们用了自己的眼光看代孩子的作品。恰恰是这样的一种见地伤害了孩子,也扼杀了孩子的艺术天分,孩子从此害怕画画。事实上,任何的孩子都有绘画的能力,只要有适当的坏境,给予适当的培养,孩子在绘画中的潜质都能有不同的体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绘画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儿童自身不同的潜质。一、立足于生活,挖掘出学生绘画的潜质。 艺术课有责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更有责任使他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逐步诱导他们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反

3、映生活和表现生活,在对生活的不断探索和艺术的创造中产生对生活的激情、想象、希望、理解和热爱,扩展生活的经验,逐步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具体地说,艺术教学必须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对自我和周围坏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只有对生活认真的孩子,才会认真的去体会和观察,从而能够把生活中的记忆和美好给记录下来。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坏境中去感受美,认识美。从而激发绘画潜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是立足于儿童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儿童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4、事,如:“谁生日到了,我要为他做一个小礼物”“我的好朋友心情不好了,我画一些东西逗逗他”。春天到了,带孩子们离开教室,找找“长头发的柳树姐姐”“像小喇叭的迎春花”“穿黑衣的小蝌蚪”。这样,学生不仅在活动中体验了愉快的心情,激发了探索的愿望,也为他们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学生在创作时就能把这种体验表现在作品中。这比灌输式的告诉他们,春天是怎么样的,更形象,生动。二、从情感出发,激发学生的绘画潜质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把学习与情感对立起来,似乎学习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就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不必带有自己的感情。实际上人只有知识没有感情,就会变得狭隘,冷酷,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即使那原本浸透着感情的艺术,

5、也将变成空壳,没有任何意义:音乐变成空气的震动,美术不过是涂着颜色的纸。情感一旦枯萎,学生就再也看不到内心情感生活的丰富性和神秘性,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不仁。在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中,就要通过特定的教学步骤,引导和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探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和各种不同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并通过欣赏、描述、解释、分析、反思等活动,领会其中所蕴涵的“爱”、“欢乐”、“痛苦”、“悲伤”等典型的人类情感。当然,在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表达感情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的事情,只要稍加引导,谁都能表达。我曾在一课中选了毕加索的一幅画,画上是一张痛苦的女人的脸

6、。上课时,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表现痛苦感情时用的形状和色彩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痛苦和悲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也有暴力、死亡、病痛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的画笔表现出来。绘画也是一种宣泄情感的工具,通过作品也可以看出绘画者在创作时的一种状态。在课的最后,我选取了几张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说:这张作品所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绪。上过此课后,学生对艺术和感情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创作打开了源头。三、增强多元文化意识,为儿童绘画激发潜质。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中,只不过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意识不到,也看不见。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是由本地文化与异质文化混合而成。

7、学习文化本身,也有助于艺术的学习。那么只要好好设计,就能通过文化和艺术的连接,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从而挖掘出潜质。在新的教材中就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每册教材的首页,都会有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的欣赏。又如:十册中第二课的民乐放光彩,学生通过欣赏认识中国民族乐器,通过触摸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倾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乐画了,也就会画了。即丰富了内涵又提高了绘画水平。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都市文化生活是熟知的,而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民间民风民俗相对是比较陌生的,我们都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优秀的传统习惯与文化正在快速

8、地回归,让学生走进家乡民风民俗,润泽乡土文化也就成为一种需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本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环境中去感受美,认识美,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根据实际,我制定了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把这份作业留到了特定的日子里,如“过端午”时,回家找一些和粽子有关系的资料并和家长一起包粽子,以日记的方式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选一个特定的时间展示,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开展一个小小画展,通过欣赏、交流、展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美术之间所产生的联系。充分利用本地的环境资源,带领学生到公园、博物馆、老街等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9、性的学习。四、增加激励机制,激发儿童的绘画潜质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表扬的多了不好,表扬的少了也不好。所以在鼓励的时候,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一个劲的给他戴高帽,把他们捧离地面,超乎了实际,而是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得到成功的经验。例如,教师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而用商量的口吻,如“你觉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这样画有什么好处?”“这样画好不好?”“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画?”像是朋友间的谈话,让他们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作画。另外,要诚恳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要看别人画什么自己就画什么,要与众不同。尤其是在上创造课时,当学生提出:“老师,我能和他画得不一样吗?”“老师。我能在上面加点什么吗

10、?”“老师,我不用这种颜色好吗?”我的回答总是“行”“好的”“没问题”“当然,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尽量鼓励他们,不去打断他们作画的积极性及创造意识。在评画时,尽量鼓励他们自评,有些同学认为别人的作品好,有些同学则认为自己的比较好,那么,就请说出好在哪里?你是怎么构思及采用了什么绘画方法,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老师要给予肯定,这样既培养了观察力,鉴赏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做一些适当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 同时,也要给这些“小画家”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展示空间,争取一块可以展示他们作品的地方,让其他老师和同学及家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这对孩子将是某大的鼓励。有了自豪感,孩子的绘画能力怎能不释放出来。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教育,当今世界,技术领域的变革和全球性经济的发展,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创造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挖掘儿童绘画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当今社会艺术与科学在两条平行轨道上并驾齐驱,最终会聚在一起形成新的阵容。如何挖掘激发儿童在绘画中的潜质,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就让我们艺术地生活,注意生活的艺术,让祖国未来的花朵更加无拘无束地描绘着自己的蓝图。参考文献:美术生活化的探讨和研究 孙桂芳 少儿美术2008.9走进课堂艺术 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