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50473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题分析及汇编(二):物质性质和气体的制备【考点聚焦】能正确理解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反应原理;学会制取装置的连接、气体的收集和验满的方法;知道实验时的操作顺序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O2、H2、CO2、C、CO的性质,并能描述实验现象;学会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有关物质。【解题档案】解决气体制备中的有关问题,要记住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更要理解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气体收集方法的本质。常通过比较分析来认识不同装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解决与物质性质有关的一类实验问题,掌握物质的性质、反应规律和实验现象是重要的知识基础,常通过对比加深对物质性质和实

2、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要研究和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解推断题时,往往从物质的特殊性和特殊实验现象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经典题库】例1、图中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或收集某些气体的装置。试回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加入甲容器中液体的液面最低应 ;(3)乙容器如果用于收集气体,它的导管应尽量 ;(4)如果导管位置正确,那么能否用来收集二氧化碳? ,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5)实验室可用甲装置制备的气体有 。1、解题点拔 对于甲装置,为了防止气体泄漏,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以起到液封的作用。对于乙容器,导管应该尽量靠近集气瓶底部,为了便于将空气排尽。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除

3、了考虑进气导管的位置,还应考虑空气能否排出,乙装置无法将空气排出,所以不能收集二氧化碳。甲装置适用于“固体+液体”不加热的气体制备。2、解题过程(1)长颈漏斗 (2)使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液面以下 (3)靠近集气瓶底部,(4)不能,应在橡皮塞上加一根玻璃导管。 (5)氢气、二氧化碳3、解后回味本题考查实验室气体制备和收集方面的知识。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在反应液中的溶解性;而收集装置的选择决定于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能否与空气中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是否易溶于水,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等。4、拓展延伸(05南通)实验室中常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为组装制氧气发生装置,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_。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 。 (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右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此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哪些仪器替代_,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_。右图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有_。解答:(1) 2KClO3 2KCl+3O2(2) a d g h 气密性检查 (3) 2H2O22H2O + O2 c d f 向上排空气法 H2、CO2例2、(05泰州)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

5、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1)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所选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2)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_,B_。1、解题点拔 (1)A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得试管中压强减小,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试管;B、C、D、E中由

6、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比二氧化碳溶于水时减小的程度更大),使得B中试管中的液面迅速上升,C中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中则是在右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中因导管的出口较小,压力差大而使溶液快速大量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向A、B中滴入氢化钙溶液,A中碳酸与氯化钙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所以有白色沉淀产生。2、解题过程(1)B:试管中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2)A无明显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3、

7、解后回味这是一道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于一体的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源于教材,且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命题者设置问题多,层层深入,一环套一环。不仅要求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等性质了如指掌,而且要学会分析和综合思维。4、拓展延伸 (05上海)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气体XABCab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气体X的组成

8、有关的化学方程式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体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A或C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H2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_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_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若b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气体X的组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H2 CO2+Ca(OH)2=CaCO3+H2O H2+CuOCu+H2O CO+CuOCuCO2 CO(或CO和H2)CO2和H2 CO和CO2 点燃或接一干瘪的气袋。例3、下图里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五

9、种溶液和单质铁。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1)推断:B是 。(2)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1、解题点拔题中A只与D不反应,C只与B不反应就是特殊的信息。在六种物质中,能与四种物质反应的有稀硫酸和碳酸钠,所以,A和C其中一种是稀硫酸,另一种是碳酸钠;B和D其中一种是铁,另一种是硝酸铜;铁可以和二种物质发生反应,硝酸铜可以和三种物质发生反应,显然D是硝酸铜,E是铁;则A是稀硫酸,C是碳酸钠,那么B就可推出是氢氧化钙,F是氯化钡。2、解题过程(1)Ca(OH)2 (2) Na2CO3 + BaCl2 = BaCO3+2NaCl3、解后回味本题是一道物质推断题,考查的是酸、碱、盐

10、、金属的性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熟悉酸、碱、盐、金属相互反应的规律,其次要善于从框图中找到特殊的信息。4、拓展延伸 05南通)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2)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Y为气体,Y还可以是_(填化学式)。解析:(1)Fe和Cu ;(2)CuO+2HCl=CuCl2+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3)C + 2CuO2Cu+CO2或2Fe2O3+3C4Fe+3CO2 H2、CO

11、【自主评价1(05江西)下列四种气体存放的方法正确的是 ( ) 2(05河北)下列实验可以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甲烷A B C D蒸馏水3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A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石灰跟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B 磷在空气中燃烧有白雾产生C 氢气通入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

12、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5(2005荷泽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镁粉B加适量稀硫酸以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C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氢气D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将含有盐酸的CaCI2溶液调至pH=76要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HCl,加入过量下列物质,其中最合理的是 ( )ACaCO3 BCa(OH)2 CCaO D AgNO37在盛有AgNO3和Mg(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 ( )AMg BAg CZn 和Ag D Zn 和Mg8按下列过程进行实验:Na2CO3 加甲 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