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49597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以往的管理实践中,暴露出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缺乏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构建,仍旧不够完善: 第一,应急预案建设不够完善。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为纲领来指导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缺乏常设性应急管理机构。我国现有的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 主要是依赖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机构或是几个其他部门机构兼管应急管理工作,缺乏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和应急管理规则。当危机出现以后,临时机构不具有延续性, 因此危机处理后的经验不能够有效保留;危机的应急处理需要政府各个机构的合作, 临时机构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相关的机构进行协调,同时事先没有一个有效的

2、应急计划和一套成熟的应急操作方案。这种方法处理危机成本很高, 矛盾不少, 而且往往还留下不少后遗症。并且应急指挥小组或者是应急办公室通常是由别的部门人员来兼任,同时应急管理存在着部门化倾向。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的方式经常是临时成立一个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因此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通常需要进行跨部门协调,专业性差、工作量大等问题暴露无疑,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自然也不明显。 第三,法律制度建设滞后。法律制度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稀缺资源,法制建设也是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仍然采取的是人治的方式,忽视法治的重要性,应急管理的适用法律和管理制度缺失。第四,信息传递

3、滞后。由于地域的不同特点,各级政府更倾向于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自己的区域内,这种情况极易导致报喜不报忧的状况。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信息传递不通畅。突发事件发生时,未能够及时地进行信息汇报和资源共享,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反应迟缓,错过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期。 第五,社会应急处置应变力不够,民众应对危机能力薄弱。 主要表现在:是突发事件中的指挥和决策者的素质不够高,应急决策的制定、指挥、协调能力还不足。领导者缺乏全局性思维、专业人士缺乏等问题凸显。同时部门分布不合理,职能划归不明确,导致危机发生时无法统一协调,具体划归职责,从而贻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二是社会参与的

4、程度不高。政府对社会应急管理的培训、演练工作,多停留在口号上,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对突发事件的的的警惕性不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承受力和应对性低下。此外,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十分薄弱。 第六,过于重视领导经验,轻视专家理论。突发事件的决策者需要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由于领导缺乏相关的专业经验,往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没有重视其发生的严重性。相关的专业处理知识缺乏,处理突发事件时就难以做到准确、专业的分析和决策。 第七,公共财政配置目标不清。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更多地是用来投资重大建设项目, 政府部门把过多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上,没有对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