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749334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讲义教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化学年 级九年级教学形式公开课教 师景小军单 位靖边五中课题名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基础,所以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

2、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作出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创设情景1、结合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列举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

3、反应。2、上述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CO2?简要说明理由。(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演示实验)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并描述现象:实验1:由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实验2:开始反应时有气泡,一会儿就没有气泡。(讨论与思考)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思考实验室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CO2气体?分析得出:实验1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2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不理想。(演示实验)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讨论与思考)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实验3反应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4、。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二、装置的确定实验室制取O2的两套发生装置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由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小结: 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5、引导讨论: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自主选择 组装仪器(讨论与思考)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经集满?2、实验的步骤有哪些?X k B 1 . c o m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碳酸钙) (氯化氢) (氯化钙)二、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

6、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作业或预习课本P116 习题3、4做在作业本,其他练习做在课本上。自我评价我在本课题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突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以研究者、探究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学生进一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研究

7、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最终的落点在于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虽然这一探究活动属于技能训练型活动,但是教师还在其中融进了“相信你会反思”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评议一单位:靖边五中 姓名:杨辽 日期:2013-11-18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