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49177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南矿区蒋庄井田地质特征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 交通位置蒋庄井田位于滕南矿区的中部,地跨滕州市和微山县。井口北至滕州市25km,南距微山县16km,东连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国内主要港口,西临京杭大运河和南四湖,可连通淮河、长江等水系;陆路运输经矿区官柴铁路专用线可北接兖新,南达陇海,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境内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交通示意图见图1-1-1。二. 地形地势井田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33.37+48.37m,为一由东北向西南缓慢下沉的滨湖冲积平原。由于地势低洼,近临群湖,加之南四湖几乎承受了整个鲁西南各主要水系的来水,过去经常湖水倒灌,内涝

2、成灾,湖滨地区大片被淹。据记载,一九五七年曾形成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湖水水位由+33.0m上涨到+37.01m。除西岗、欢城、柴里等地外,滨湖一带大片被淹。南四湖流域面积5969km2,湖面1428km2,水深1-3m,昭阳湖常口水文站1959-1962年平均水位标高+33.0m,最高为+37.01m(1957年),最低为+32.02m(1960年),湖底标高一般为+30.0+32.0m。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仅在井田西南部边界外有旧运河流经,与昭阳湖连接。近年来,经过大兴水利,疏浚河道,沿河、湖两岸修筑了防洪堤坝,设置了排涝设施,洪水灾害逐年减少,本区基本免受洪水威胁。三. 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

3、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1. 风向和风速春、夏多东风及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及西北风。春季为多风季节,平均风速2-3.5ms,最大风速20ms。2. 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3.6,最低月平均4.4,最高月平均28.7。极限最低温度21.8(1957年1月18日),极限最高温度40.9(1955年7月)。3. 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758.7mm,最小降雨量为415.8mm(1983年),最大为1245.8mm(1964年),月最大降雨量为754.3mm(1957年7月),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日最大降雨量230mm(1974年8月1日)。年蒸发量平均为1988.2mm(1956-1975年)。冰冻期约3

4、-4个月,最大积雪厚度0.19m(1964年),最大冻土深度0.22m(1967年12月31日)。4. 地震烈度精查补充地质勘探报告称:“据1958年中国科学院公布本区为9度地震区,另据滕州市601厂请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定为7度地震区”。根据山东省地震局鲁西南地震烈度划分,该矿区地震基本烈度应为7度。四. 矿区开发历史滕南矿区已有40年的开发历史,现在矿区内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国有煤矿有以下矿井:柴里煤矿:年生产能力240万t/a;田陈煤矿:1989年移交生产管理,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t/a;付村煤矿:1998年试生产,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t/a;高庄煤矿:1998年移交生产管理,设计年生产

5、能力90万t/a,现扩建为年生产能力180万t/a;此外,矿区内还有地方生产矿井和省劳改局所经办生产矿井:欢城矿井、郭庄矿井、岱庄矿井、七五生建矿井、菜园矿井、崔庄矿井等。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滕县煤田系以奥陶系石灰岩为轴的背斜构造(滕县背斜)。滕南矿区居背斜南翼,为一断裂发育的宽缓褶皱区,本井田位于滕南矿区中部。一. 地层本区地层属华北型沉积,以石炭二迭系为含煤地层,地层自老而新有奥陶、石炭、二迭、侏罗、第四系。按地层由老至新顺序分述如下:奥陶系马家沟群(O2):厚400-500米,为灰、灰白、青灰色层状石灰岩,致密质纯,偶含白色燧石,夹虎皮状石灰岩,含珠角石动物化石。为煤系地层基盘。石炭系(

6、C):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自下而上分为本溪群(C2)和太原群(C3)。本溪群(C2)厚38-42m,由杂色泥岩、粘土岩和石灰岩(2-4层)组成。底部为灰绿色铝土泥岩、青灰、灰绿、紫红等杂色泥岩组成,夹不稳定的十五层灰岩。中部为8.25-13.80m厚的十四层石灰岩,分布普遍,层位稳定,为主要标志层之一。上部为杂色泥岩,夹粘土质粉砂岩及不稳定的第十三层石灰岩。顶部以第十二层石灰岩与太原群分界。太原群(C3)厚149-191m,一般为170m,由海陆交互相的泥岩、砂岩、薄层石灰岩和少量粘土岩组成。含薄煤共16层,其中稳定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16、12下二层;含石灰岩共11层,其中第三、第十层石灰岩

7、岩层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第十层石灰岩分上下两层,中间夹有1m左右的黑色泥岩或钙质泥岩,上层1m左右,下层5m左右,是16煤层的顶板;第三层石灰岩一般厚度为8m左右,致密坚硬,层位厚度稳定,上距3下煤层一般为40m左右,是主要标志层之一。二迭系(P):自下而上有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整合于石炭系之上,山西组(P1)厚95-140m,一般为110m左右,本组与石炭太原群连续沉积,以第一层灰岩上部之海相泥岩为界,以下为太原群,以上为山西组。山西组下部为过渡相沉积,上部为纯陆相沉积,是本区重要含煤地层。中下部以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共含煤三层,其中3上、3下为

8、主要可采煤层。石盒子组最大残厚229m,以杂色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为主,属纯陆相沉积,顶部含煤1-4层(柴煤),厚0.2m左右,可以作为煤系地层的上部标志。上侏罗统(J3):不整合于二迭系之上,最大残厚353m,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由灰、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组成。下部一般为厚度80-190m的砾岩,间夹数层紫红、紫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砾岩成分为紫红、灰绿、紫灰色灰岩砾为主,滚园度较好,分选较差,砾径一般为5-30mm,胶结物一般为钙质,部分为铁质和泥质胶结,一般以砾岩覆盖于石盒子组之上,部分块段以砂岩与石盒子组地层接触。第四系(Q):不整合于侏罗统地层之上,厚31.55-73.40m,

9、平均50.45m,区内分布东北薄、西南厚,分上下两组,上组顶部0.6-2.85m为覆盖土层,其下为黄色、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姜结核砂质粘土及3-4层砂砾层组成,下组由粘土、含砂姜结核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层组成。二. 地质构造二水平为一断裂发育、以地堑地垒为主要特征的宽缓褶皱区,构造属中等-复杂类型。1. 褶皱二水平内褶皱发育,褶皱轴向一般为北东,局部转为北北东或北东东,两翼岩层倾角一般为5-10,个别地段达15左右,各褶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断层破坏,形态变得不明显或不完整。井田主要褶曲由西向东有柴里向斜、孔庄背斜、张庄向斜、高崮堆向斜、尹家洼背斜、赵庄向斜等。井田内主要褶曲特征见表1-2-1

10、。主要褶曲特征 表1-2-1顺序褶曲名称轴 向走向长度(km)1柴里向斜北东、北北东9.02孔庄背斜北、北北东9.13张庄向斜北东4.34房庄向斜北东东、北东1.45于桥背斜北东1.76高崮堆向斜北东2.67尹家洼背斜北东5.58赵庄向斜北东2.12. 断层二水平内断层发育,将地层切割成一系列地堑地垒构造。断层大致可分为三组:北北东向正断层组、近东西向的正断层组和北东向逆断层组,北北东向和近东西的正断层为本井田的主要断裂构造。北北东向正断层:密度大、切割深、倾角较陡,一般65-75,断层带大,常有分支现象,形成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地堑、地垒构造,属于本组的断层有徐庄、高庙、王庄、杜庙、祝陈村、刘仙

11、庄、官庄、曹庄、邢寨、尹家洼等断层。近东西向的正断层:也是井田内主要断层,构成井田边界,密度小、落差大,倾角65-75,南降北升,呈阶梯状排列,属于本组的断层有程楼、李集等断层。北东向逆断层:本组断层较少,落差也小,与褶曲轴大致平行,倾角较缓,一般50。属于本组断层有南荒、栾庄、房庄等断层。井田内主要断层特征见表1-2-2。三. 煤层及煤质二水平主要煤系为下二迭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群,两个主要煤系地层共含煤18层,山西组含煤2层,赋存于井田东部,即刘仙庄断层、杜庙断层及尹家洼断层所围成的块段。其中3下煤层在分布范围内基本稳定可采,3上煤层在分布范围内大部可采,可采总厚度6.52m左右;太原群

12、含煤16层,其中16煤层在全井田内基本稳定可采,12下煤层在井田内局部可采,可采总厚度1.62m。各煤层结构特点分述如下:1. 3上煤层煤层厚度0-9.25,一般4m左右,无夹石,结构较简单,属于较稳定煤层。2. 3下煤层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0-5.18米,平均厚度2.52m左右,煤层结构较复杂。主要断层特征表 表1-2-2顺序断层名称走向倾 向倾角走向长度(km)落差(m)一、北北东向正断层组1徐庄断层北北东北西西756.20-1252高庙断层北北东南东东60-707.20-2003王庄断层北北东北西西50-705.00-904杜庙断层近南北-北北东西755.670-1805刘仙庄断层近南北

13、东7511.3110-2806尹家洼断层北北东北西西754.590-1907祝陈村支断层北北东北西西753.080-1008官庄断层北北东南东东754.0509曹庄断层北北东北西西754.910010邢寨断层北北东南东东754.510011祝陈村断层北北东北西西750.550二、近东西向正断层组12程楼断层北北东南南东75-786.550-13013李集断层近东西南752.590-190三、北东向逆断层组14南荒断层北东北西451.50-3515栾庄断层北东北西452.20-2516房庄断层北东北西45-544.80-1001716-1断层北东北西450.935-601819-2断层北东北西4

14、5-542.50-803. 12下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群中部,厚度0-2.05m,一般为0.79m左右,层位尚稳定,结构简单,属比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该煤层在井田中部因受一北东向古河床相砂岩冲刷而出现无煤块段,另在井田东北角有一块不可采区。4. 16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群下部,厚度0.15-1.92m,一般为0.83m左右,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太原群主要可采煤层。16煤层局部含炭质石英砂岩夹层,最大厚度0.37米,但分布范围极小,仅在个别钻孔发现。16煤层除在井田北部、东北部出现局部不可采外,其余均可采。5. 煤层对比3上、3下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属过渡相沉积,两煤层具有尖灭及局部冲刷现象,3上煤下距3下煤层一般为30m左右,上距石盒子组底部砾砂岩一般为57.09m左右,3下煤层下距主要标志层第三层石灰岩一般为40m左右。太原群煤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12下煤层上距3下煤层77-162m,平均99m,12下煤层间接底板为第八层灰岩,下距第九层灰岩13-18m。16煤层的直接顶板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