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2749041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 文化是是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根本特色。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植入的文化主要有三种,即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和时尚文化。其中,农耕文化则主要蕴含于传承下来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中。那么我们如何合情合理地运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呢?如何将其应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让古老的文明在当今的休闲、旅游和经济活动中重现生机,让灿烂的文化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增添情趣。农业文化遗产广泛存在于社会土壤中,包括物质性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两大部分。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生产工具上,也表现在乡村宗教礼仪、风俗习惯、民间文艺及饮食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

2、方面。束之高阁并不是保护,文化馆、博物馆也不是非遗文化最良善的归宿,纹丝不动地冰封也不是保护的意义。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非遗农耕文化,只有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只有让其处于变化、发展、升华的动态之中,才是传承非遗的终极目的。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要合情合理地运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应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让古老的文明在当今的休闲、旅游和经济活动中重现生机,让灿烂的文化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增添情趣。如今,宝贵的非遗农耕文化,不仅指导着农业的生产,调剂了农村的生活,更成为休闲农业必不可少的创意元素。非遗农耕文化主要包括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1农耕信仰和神话传说农

3、耕信仰沿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先民希望通过祭祀天地而获得消灾降福和佑护。2农事歌谣、农谚、农民艺术作品最早的歌谣咏唱的是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采集和农耕。农谚是从歌谣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讲的是农业生产,类似于现在的技术指导手册。农民艺术作品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类民间艺术及其他艺术门类中相关题材的作品。3农副产品加工技艺醋、酒、酱菜、松花蛋、咸鸭蛋、火腿、香肠、臭豆腐、腊肉、蜜饯、果脯、板鸭、茶叶、蔗糖等农副产品传统加工技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4手工技艺许多传统技艺,诸如宣纸、织锦、青瓷、紫砂、花丝、景泰蓝、雕漆、泥塑、剪纸、刺绣、烟花爆竹、水轮、水碓等,仍在当今社会生产和

4、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5传统农耕技术经验传统农耕技术经验不仅包括多熟种植、精耕细作、积肥施肥等农业技术,而且还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6传统饲养技术经验:我国先民在畜牧和兽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相马术、阉割术、杂交术、填鸭术等饲养技术经验,至今仍熠熠闪光。7生产和商贸习俗:千百年来,我国形成了很多祈求农耕丰收,传习种植经验的生产习俗,几乎存在于农耕生产的每个阶段。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农业生产习俗显现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8农业节令:二十四节气源自农耕文明,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华夏民族认识、把握、运用自然规律于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发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节气文化。9传统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传统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有“农牧结合”“农桑结合”“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模式,特别是梯田种植、桑基鱼塘、坎儿井、淤地坝和稻-鱼-鸭、猪-沼-果等传统模式,不仅具有悠久历史,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0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原产地保护:勤劳智慧的中华先民创造和培育了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通过对传统名特优产品进行原产地保护,可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11古村镇村寨民居保护:中国古村落有优美的山水环境,有数百年的建村历史,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