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8831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让初中数学生本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 温岭市塘下中学 莫玲琴摘要: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情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与教师的教学丝丝相连。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并把对学情的关注切实落实到课前的预设,课中的生成,甚至是课后的反思,才能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真正做到让初中的数学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情 教学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就意味着教师

2、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所谓“学情”, 就是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思维方法、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那么,在我们教学中该如何准确把握学情,活用“学情”真正做到让初中的数学教学踩着学情的节奏而起舞? 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课前研究学情,教学预设因学情而定教学预设就是要使老师达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习惯“只见教材,不见学生”,教学设计通常以自己的知识基础,以

3、及对教材的自我解读与领悟作为开展教学的依据,可以说是“目中无人”在备课。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的预设更应关注学生这个行为主体的感受,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预设时教师应该要做到:1、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 ,找准兴趣点教学若不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往往难以收效。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好胜、竞争性强,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4、,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根据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改变知识传递途径,把学习与愉快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设计“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有位教师利用(动漫演示) 话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变成了CEO.可好景不长,便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了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

5、4元即每天的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元,收入100万;第二天:支出2元,收入100万,第三天:支出4元,收入100万元;哇,发财了”从而引入课题:有理数的乘方。这样的引入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他也很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的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2、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起始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

6、,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应该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点。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感到偏深偏难,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学习。有一次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请以y=5+3(x-3)这个函数解析式编一道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以为这道题会有很多学生回答出来,可结果事与愿违。当时心里面还在埋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后来才知道这一道题对当时的学生来讲不属于简单而属于难。教学中高起点,快速度,这等于放弃了后进生。但过于简单的轻易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学生感到兴趣索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的需求,来制定的合适教学目标,把握学习的起始点,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二、课中关注学情,教学

7、进程因学情而变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情”,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闪现灵光的时间内因利势导,及时有效地突破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应学生即时的学习需要。1、捕捉积极学情,让学生活起来所谓积极学情,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机智的答问、主动的问难、新颖的思路等。对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应当给以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一个赞许的手势、一句

8、夸奖的语言、一片欣赏的掌声,这些都会给学生无穷的鼓舞,促使学生学习更加投入,从而实现“还学于生”的目的。比如,我在执教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时,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是:1、出示两个相近的菱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菱形面积计算的问题;2、课件演示,改变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初步感知菱形的面积与对角线长有关;3、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当第一个环节结束时,有个学生坐在座位上脱口而出:“我知道只要知道两条对角线长就可以算出菱形的面积。”我随即进一步了解,说:“还有谁知道菱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请举手。”结果全班竟有近半数的同学举起了手。“你们是怎么

9、知道的?”学生有的说“父母告诉我的”,有的说“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有的说“预习课本知道的”此时,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在我的脑海里构思形成。我微笑地面对学生说:“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能自发地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数学知识。”接着话锋一转:“那谁知道菱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吗?”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大家只知道菱形面积怎么算,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算,想不想知道这个为什么呢?”当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后,便引导他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主动参与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验证中去。这样,机智应变,以学定教,既顺应学生知识实际,进一步强化了教学重点,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热情,实现了比课前预设更好的教学

10、目标。2、善待消极学情,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甚至出现知识性、价值观等方面的错误。对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说错了,也没关系,不要沉默,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如在上:在探索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根据手中的正多边形及自己的想法认为用两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存在以下情况: 正三角形、正方形 正三角形、正六边形 正方形、正八边形。但有学生却质疑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时,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决这位同学的回答,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

11、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余学生对某些学生的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析和质疑,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觉的进入主体地位,由于是学生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踊跃发言的情景,就“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这一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后来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虽然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看上去符合多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条件(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及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但他们仅仅满足了一个点的拼接,而不能大面积的镶嵌。”那位提出问题的同学还有点不信服,最后他们纷纷动手实践上例中巧妙化解“消极学情”,也为自己的教学创

12、造了良机,教学效果显著。若教师采取的是另一种措施,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析,我想学生也会接受,但这样学生将缺少思考的时间、将无法对其余学生的结论提出疑问,将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来说,会使他们丧失斗志,也许以后他们将不乐意回答问题。正是因为教者对学生错误的悦纳和欣赏,才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了异常的光彩。因此,作为老师要知道有时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三、课后解读学情,教学反思因学情而异教师在上完课之后,必须反思这节课里学生的交往状态以及自己所做的努力,想想学生为什

13、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是否需要补救?也可以寻找课堂上特别引起自己关注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进一步了解隐藏在学生表现背后的自己迷惑着的东西,反思还可以与调查访问(如家访、和同事进行交谈、和其他相关同学进行沟通)、与批改学生作业结合起来进行。从学情切入进行反思,才能真实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当然,最好是能动笔将它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1、记成功之举结合自己的教学,本人觉得这几年做的比较的成功的是: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或作业的解读。作业的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诊断学生学习问题和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依据。面对

14、作业经常询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呢?你的根据是什么呢?等等。上了解方程后找一个学生交流,顺便让她做一个题,她把题盯了一阵子也不知道从哪地方入手,等了好长时间也写得差三落四。问其原因,才知道她连简单的有理数加法都不会,更不知道解方程移项的用法。我耐心的从有理数加法给她实地演示,总算对数字相加通路了。每个人的先天基础有别,后天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千差万别更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只有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只责怪学生

15、,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常见的有:举手法、巡视法、对话法、个别交流法等等。只要我们能够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及时解读学情,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行调控。比如可以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或者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巧妙地编到题目中就一定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赢得时间。2、记“败笔”之处“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很多教师用自己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上了一堂堂成功的“直线和线段”。我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发现这些课都是先学直线,后认识线段。可

16、是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直线的,为了能够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体验,我把教学顺序调换了一下,我想,无论成功与否,至少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就当是一种尝试吧!整堂课上下来,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直线可长可短的特性只体现了一半,练习的层次不明,训练不到位,课堂调控不够灵活,学生提出的像-为什么在现实中找不到直线这样的问题,我事先并没有好好地去思索,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当我记下这些情况,有利于在今后教学中改正这些缺点,少犯一些错误。综上所述,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情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教学丝丝相连。如果我们能在课前深入研究学情,课中密切关注学情,课后认真解读学情就定能化教学于无痕,让孩子们学得主动、轻松。花朵能盛开,星星能美丽,是因为他们处在合适的环境中。我们的数学教学,即使不一定使每个孩子都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