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8538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 用“活”数学教材,展示数学魅力李素娟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中学 浙江 温岭 317515摘要: 教师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 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获得终身可持性发展。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关键词:教材 新课程标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只有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

2、潜在优势。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 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获得终身可持性发展。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知识体系过于抽象而难于理解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这

3、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1 用“活”教材必须合理安排教材的分量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担心使用新教材后,学生适应不了中考,因此把老教材有,新教材已删去的内容,统统给补上,这样做必然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更有甚者,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对新增内容如“数学活动”等内容跳过去不讲,认为这些内容中考不会考,讲了也没作用。其实我们的教学分量决定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

4、受能力。教材分量既不能安排多,也不能安排少。如果贪多求全,以多取胜,内容太多,结果是赶速度,抢时间,师生两方面都紧张,如果讲授内容过于浓缩,讲解过于简略,学生对主要内容理解不透,也不好,如果安排内容少,课堂松散,学生无事可做,收获少,教学效果也不好。如笔者在教授有理数乘方时,感觉教材内容安排少,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引入新课时提出问题,并在练习中,补充拓展习题,这样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合适,使学生能拓展思维,效果很好。因此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好教材内容的分量是很必要的。2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

5、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

6、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3 重视实践,巧用教材希腊有句谚语:“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如果让学生平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经历感受教材, 将更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七年级学完统计之后, 笔者特别增设了一节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 课前先要求学生收集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材料, 课堂教学时再请他们汇报:你收集到了什么内容;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的;对于收集的

7、结果, 你想告诉人们什么? 汇报时,有的说“我从报纸上收集了很多有关环保的内容, 从图中看出我国的绿化面积正不断地减少, 我想如果人类再不重视保护环境, 地球将会给我们以报复的”。我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有的说我通过上网,还询问了爸妈,找到历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获得的金牌数,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在不断走向辉煌, 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还有的说:“我找了学校图书管理员,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也懂得了查阅知识的方法。”笔者想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让我们快乐读书吧。正因为学生亲自实践收集调查, 所以人们的感受很深, 在这里教师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也不是通过简单地讲

8、授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更重要的是不再把他们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充分利用了每个学生甚至每个家庭和社会的资源, 让学生学有所成, 毕竟学会分析、组合、处理信息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跳出教材教材,通过寻找信息背后的信息,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和平台, 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4 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只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隐埋了教材编排上的本意和数学内涵。例如,教材中的一些附图、数据虽然都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其发现的过程却隐含着丰富的内涵,若我们不

9、引起足够的重视,那教材本意就有可能被完全掩盖了。若能从质疑角度提出问题,将其改变为研究性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研究,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许会十分有利。教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 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教材还有许多可利用的优点,让我们一起慢慢去发现并加以应用吧!然而,正如索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既然太阳上了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因此新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取其“精”去其“糠”就更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更好地让教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享受数学,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造、发展。参考文献:陈玉坤,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佐藤学着,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