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48382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兴良刑法配套练习(附答案)第一章 刑法概说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2. 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3. 重刑主义刑罚思想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原则相违背()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4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是() A.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应与犯罪人个人情

2、况相适应 C.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既要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者个人情况相适应 5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与C国公民乙因 争抢靠窗口的座位而发生斗殴,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捅死。对甲的犯罪 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6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7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 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

3、原则 D保护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 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 5年 B. 10年 C. 3年 D. 1年 9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10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A.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走私的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其本国的法律追究其走私罪的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 二、多

4、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正确表述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从根本上讲从属于罪刑法定原则 B.强调刑罚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C.既注重刑罚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注重刑罚与犯罪者 个人情况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考虑刑罚个别化问题 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A体现了法治的要求 B体现保障人权的基本思想 C禁止作对被告人不利的类推 D反对司法机关对刑法作出扩大解释 3.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的 D.法定最高刑为1年以下

5、有期徒刑的 4. 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犯罪预备地在我国,但犯罪实行行为实施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 B.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C.行为地不在我国,但结果地在我国 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5. 对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处罚。 A.从轻 B.从重 C.减轻 D.免除 6.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哪种情况下,新刑法具有追溯力()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重 D.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

6、,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轻 三、案例分析 李某、王某在1998年受雇于英国轮船公司工作期间,当轮船停泊于法国某市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酗酒、打闹,因声音过大,受到同去打工的中国公民程某的制止。但李、王二人恼羞成怒,公然杀死了程,并抢劫了其他英国船员的钱财,然后逃逸。2个月后,被法国警方抓获。 问:对李、王二人的犯罪行为能否适用中国刑法给予追究?第一章 刑 法 概 说 练习思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B3. B4. D5. C讲解: .本题是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命题。 .选择C的理由:犯罪人不是中国人、犯罪地不在中国,侵犯的又不是中国的利益,所以我国无权管辖。 .解答本题应参看刑法第6

7、条至第9条。6. D7. D8. C9. C10.A二、多项选择题 1. A C2. A B C3. A B C D4. A B C 5. C D6. B C三、案例分析答案:对王某、李某应适用我国刑法。 对王某、李某应定故意杀人 罪、抢劫罪,并按刑法第64条规定,对王某、李某实行数罪 并罚。 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 2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玩忽

8、职守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4犯罪客观方面是()A.仅指危害行为B.仅指危害结果C.仅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指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5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A.渎职罪B.遗弃罪C.放火罪D.滥用职权罪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A.必然因果关系B.偶然因果关系C.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7不作为犯罪()A.可以是过失B.不可能是过失C.只能是故意D.不可能是故意8刑法上的不作

9、为是指()A.消极且违反命令规范的行为B.静止行为C.消极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D.消极不实施其可以实施的行为9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A故意犯罪行为B意外事故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0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A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D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A可以负刑事责任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

10、应当负刑事责任12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13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4岁男孩。一日,张某带小孩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孩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孩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孩掉入河中,张某急忙抢救,小孩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孩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过失C过于自信过失D意外事件1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过失()负刑事责任A可以B应当

11、C必须D法律有规定的,才15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三人向其走来,即向他们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甲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16李某持猎枪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的响动,以为是猎物,准备开枪,同去的张某提醒他,这里经常有人来,但李某不予理会,开枪后,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是()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意外事件D过于自信过失行为17司机张某开车时眼里吹进了沙子,为揉眼睛,张某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王某的行为是()A过失破坏电

12、力设备罪B毁坏公共财产罪C意外事件D交通肇事罪18甲在13周岁的时候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盗窃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抢劫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D5000元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毒D破坏交通工具二、多项选择题1.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

13、()A.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B.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C.受到犯罪侵犯的我国刑法第2条、第13条规定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D.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2 下列犯罪中,属复杂客体的有()A.偷税罪B.保险诈骗罪C.洗钱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下列哪些行为是不作为的犯罪()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C成年人带孩子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泪中但不抢救4下列哪些犯罪既可由作为方式,也可由不作为方式构成()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遗弃罪D诈骗罪5甲将乙打倒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了乙的要害部位。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则丙()A不构成犯罪B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C具有杀人的故意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6某矿的很多工人都将装雷管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