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8313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 内黄县第二实验中学 张素娜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书本内容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文并茂的、情景交融的、有声有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学生把间接兴趣变为直接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向我们滚滚袭来。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潮流。

2、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能使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大大增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趣味化,活动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所在。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特意播放了一段从电视上剪辑下来的镜头:案发现场,刑

3、侦人员在测量完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脚印长度后,很快就算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同学们饶有兴致地看着,议论着,我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同学们,警察真了不起!有些同学将来也想当警察。可是刚才这些警察是如何根据脚印的长度来估测身高的呢?学了比例的知识后你就能知道答案了。同学们,你们想学吗”?“想”!几乎是异口同声。“那好,这堂课我们就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开始学起”。课结束时,我又介绍了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的比是71。这样的导入设计,点明了比例的实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比例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将课件设计成一开始屏幕上出现大头儿子玩小火车的画面,小火车行驶的轨道是近

4、似长方形的。大头儿子是学生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再加上运动着的小火车,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画面上,观察得特别仔细。此时,教师提问:“小火车沿着什么运动?”“怎样运动是一周?”“大头儿子看着小火车,脑子里也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火车跑一周跑了多远呢?你想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反应热烈,从而对研究长方形的周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明快、生动有趣的画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教师用语言描述往往不够到位,教具操作又受时间、空间和实物条件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想效果。而先进的教学媒体却

5、有助与于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难点知识简易化,使学生视、听、触觉并用,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清晰、具体、完美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 程,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需要通过等积变形。教学时,我先进行旧知的回忆:在学生回答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后,用电脑动态演示了圆割补成长方形的过程。接着是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圆柱能不能也采用这种方法,转化成某种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后,教师用教具演示16等份拼法,再用电脑动态演示成32等份、64等份、直至无限的拼法,启发学生发现,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

6、体。这样较好地演示了切拼的过程,还再次顺利地渗透了极限思想。最后是公式的推导:由于动态演示中用不同颜色表示底面积和高,学生较易发现其对应关系,得出V=sh。此外,电脑还另外用红色表示长即圆周长的一半,绿色表示宽即半径,黑色表示高,并不停闪烁,学生由此得到启示,讨论出了另一种推导方法,根据V=abh得到V=r r h=r h。学生在电脑动态演绎原理、过程的吸引下,在和谐的情景中愉快而又牢固地掌握了圆柱体积的两种推导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运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屏幕上出现一条线段表示全程,线段的两头各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准备出发,利用按钮的控制作用,两只小狗

7、逐渐向对方跑去,通过闪动的线段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距、相遇以及全程与两物体各自运动的路程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增加了情趣,又降低了理解的深度,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整堂课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建立多种感觉通道,提高理解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学生理解和感悟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征后,总结中,我借助多媒体声、光、影、像的整合效果,采用滚动和定格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一组由网上下载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建筑物:有中国古代的亭台楼阁、皇宫宝殿,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别墅山庄,更有外国的一些著名建筑物。幽雅的音乐

8、伴奏,清晰的画面显示,亲切自然的教师解说,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优美感受。多媒体突破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把学生送到了学科知识的前沿,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向世界,领略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的热情。此时,他们的情感和思维都达到了高潮,由欣赏美、感受美转为创造美,迫不及待地动手设计轴对称图形,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例如用电脑动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电脑程序直接、灵活地展现割补方法及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把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刺激感官,强化记忆,巩固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进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培养

9、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及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把12朵花看作单位“1”(屏幕上显示12多花,再用圆圈圈起来);把12多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把其中的一份(三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以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

10、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去不同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在这里,教学媒体的使用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地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大力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占领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最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