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7950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 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的感悟数学的真谛呢?这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古罗马 教育 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呢?下面通过一些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1.实例一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一道

2、“走了多远?”的问题,在问题中首先规定从起点开始向左记为正,向右记为负,让每一位同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走的方向和步数。(学生一):我向左走了3步,再向右走2步,离起点有多远?(学生二):我先向右走10步,再向左走10步,离起点有多远?同学们此时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这时逐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和答案,写出加法算式,导出加法法则,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把本来沉闷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2.实例二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提高

3、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式的加减”一节中讲到“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在讲课时,拿出一小袋硬币。对同学们说:“谁能帮我数一数这一共有多少钱?”这时,学生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学生一: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二分钟后)数出一共6.6元。学生二: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数出一共6.6元。学生三: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数出也是6.6元。这时,及时的提出问题:如果这是满满的一大盒,你会怎样数

4、,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及时提问:“为什么?”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这时就比较自然 的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才能使学生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3.实例三在几何定理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

5、识的需要。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节的新课导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同学们,在刚才上课之前我遇到了一位以前的朋友,他说他的家乡有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 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离A村较近的C处,B村人希望建在离B村较近的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同样,在学习圆中“过三点的圆”一节时,拿着一块残缺不全的圆镜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开始都很纳闷,当听到说:同学们,我把别人

6、的镜子打破了,谁能帮我想办法,怎样“破镜重圆”呢。这时,同学们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但没有人能提出大家都认可的方法,此时,就抓住机会说,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过三点的圆这一节,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会大大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生动的数学活动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好的实际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很熟悉,数学知识离我们很近。总之,学生现在喜欢学数学,与实验教材的新颖、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然,也与教师的高超教学 艺术 有关系。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