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水体的运动规律(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747731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水体的运动规律(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水体的运动规律(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水体的运动规律(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水体的运动规律(解析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体的运动规律 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高考考查方向预测:以水循环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及其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河流流量变化图或区域流域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河流的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

2、向低处流。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

3、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衡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衡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知识点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4、。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等温线判断法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该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该洋流是寒流。纬度判断法 A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一般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即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B根据纬度位置判定经度判断法(3)根据洋流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判断南、北半球 A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

5、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确定南、北半球。如:B根据洋流的性质判定C确定季节: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定风向,依风向定季节。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法技巧】(1)容易形成海雾的海区:寒暖流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 (2)渔场的形成分析大陆架海域:大陆架浅,因光照条件好,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因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都适合,因此易形成渔场。上升流处: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而形成渔

6、场。(3)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分析方法“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地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地区。“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少。(2)拉尼娜现象主要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

7、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知识点三、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成因 措施 自 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别大 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水资源数量有限 节约用水 人 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改进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高频考点一 水循环例1(2019高考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

8、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 km B1520 kmC2025 km D2530 km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A BC D【解析】第1题,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 km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第2题,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错误,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地表气温

9、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正确,错误。故选C。【答案】1.B2.C【举一反三】(2018年全国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贝加尔湖形成于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答案】6.

10、A 7. C 8. D【解析】6. 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7. 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8. 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

11、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变式探究】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土壤的湿度变化。据此回答35题。3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A16时B612时C1218时 D1824时4引起10 cm深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A生物水B河流水C凝结水D地下水58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蒸发减弱 B温差变小C蒸腾减弱 D下渗积累【解析】第3题,正常湿度变化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增加,即2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应该大于1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而图

12、示两日的16时2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小于1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属于逆湿现象,A对。选项其他时间段都是2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大于1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属于正常湿度变化,B、C、D错。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主要发生在北京时间16时,该时间段气温较低,大气中的水汽易在土壤表层凝结,从而使土壤表层湿度升高,形成逆湿现象,C对。干旱区的植物为了生存往往需要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其体内生物水往往通过蒸腾消耗,几乎不可能向土壤提供水分,更不会影响土壤湿度,A错。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河流水和地下水主要依靠山地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夜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较低,向浅层土壤渗透的水很少,对土

13、壤湿度影响较小,B、D错。第5题,图示48小时内,8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呈增大趋势,最可能是上层土壤的凝结水下渗积累造成的,D对。当地48小时内经历了昼夜交替,且天气晴好,蒸发和蒸腾作用应强弱交替变化,A、C错。8月份我国西北的戈壁天气晴好,若温差变小,说明夜间气温偏高,不利于大气中水汽在表层土壤中凝结,下渗的水分减少,B错。【答案】3.A4.C5.D高频考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例2、(2019高考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

14、回答46题。4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5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BCD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是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排除A、B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综上可排除C项,D项正确。第5题,由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水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