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747071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复习课程(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一 品德和道德1 定义道德 一种社会现象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是协调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品德 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人格倾向 但人格所包含的并不都是品德 2 区别 A 前者是社会现象 后者是个体现象 某些优秀人物的品德成为社会典范而存在 可以流芳千古 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B 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需求 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是一种完整的体系 而品德的内容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 是社会道德的逐步反映

2、 C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符合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 品德的发展虽然也要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但还要受心理规律的制约 品德具有一定的共性 D 道德主要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像 而品德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对像 3 联系离开了社会道德就不会有个人的品德 社会道德是基础 道德和品德可以相互转化 个人良好的品德可以丰富社会道德 二 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 由心理 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 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 此处指品德行为 它是受教育者经常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一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

3、在标志 第二 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 第三 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二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1 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基本问题需要 源泉动机 内在动力认知 开端情感 催化剂信念 航标灯意志 调控器行为 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 2 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一方面 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实践影响制约每个个体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思想品德面貌 另一方面 个体在一定的思想品德影响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 积极地 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 三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概括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

4、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 发展和变化的 1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的产物 2 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补充 道德行为 一 特点 A 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知情意行不能截然分开 当产生道德认识的时候必然伴随着道德情感 维知派的动机论 强调道德认识行为派的习惯论 强调道德行为B 具有顺序性 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 个别到一般 现象到本质C 形成具有多端性的特点 在培养人的道德的时候 不一定要遵循知 情 意 行的必然顺序 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培养 二 人在接受社会道德的时候其心理发展过程 一 道德认识 一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 道德概

5、念 道德评价 道德信念1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的评价 对道德情感 现象 行为的一种认识 定向作用 辨别功能 对人的方向具有定向功能 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动力 道德认识是一个整体 多侧面 多维度 由一系列组成 2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A 理性化 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 道德概念的形成要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教师讲授的关键在于道德概念的讲述 包括内涵和外延 道德评价是人掌握道德知识的运用 是衡量人道德成熟的标准 B 社会化 道德完成的一个主要过程 我们要知道所处的社会或者所处的群体对我们的期待 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包括政治社会化

6、性别角色化 道德社会化 再社会化 主动 从中国到美国 从乡村到城市的入乡随俗 被动 改造罪犯 3 检测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 柯尔伯格 俄国做过一实验 考察儿童的利他主义行为 结论是儿童的利他行为和年龄成正相关 心理学家最常采用编故事 创设两难情境 让被试做出选择 从中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4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 同化 顺应 守恒 平衡 他发现人道德的发展与认知发展几乎是一致的 A 儿童道德发展 他律道德 自律道德他律道德 受自身价值标准以外的重要他人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自律道德 受自身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 B 人是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的 即行为的效果到行为的动机C 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到公

7、道的公正 明白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在13岁后 追求公平时还想到道义 人道主义的公平 有同情 怜惜之心 5 建立个体良好的态度定势态度定势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对所面临的人和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又比较执著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内心倾向 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 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 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 称为社会刻板印象 在认知他人 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 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 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 就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态度定势影响着受教育者是否接受 接受多少教育者所输入的道德信息 二 道德情感 含义

8、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 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 行为 思想 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内容 有自尊感 羞耻感 责任感 形式 有直觉的 形象性的 论理性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发生 知觉得到他人的情绪 情感 理解他人的情感 情绪 自我知觉 自我敏感度 个人对自己身心的知觉注意和关心程度 自我敏感度高则容易产生道德情感 但如果过分关注自身 不走出来 就会妨碍对他人情感的理解 3 移情序列训练法 实验组对照组 中学生 方法 要求回忆 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 要大家讨论 要每个人写一篇作文 将心比心 反馈 老师对作文进行评讲 把参加实验的人和对照组的人都去做好人好事结论 青少年的移情体验和他

9、行为成正相关 4 如何培养 注意个体早期的道德情感教育 尤其是同情心教育 知情结合 通过美育陶冶 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 在活动中以境育情 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 三 道德价值取向 1 道德价值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作出判断时持有的内在尺度 是个体坚信不移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 来源于道德需要 2 形成 选择 赞赏 行动道德价值指征是有稳定的 易变的 道德价值取向不等于价值观 更多的是行动 包括价值评价 动机 理想等 一般来说 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取向 但两者并不相等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 可改变价值取向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呈多样性 价值观

10、更复杂 但有时会有相分离的情况 在实践行动中 会修正改变原有的价值观 3 培养A 美德袋的教育模式 由教育者先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中挑出某些被认为是重要的行为规范 由教育者教给受教育者 最终使个体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理论假设 教育者要清楚的知道所要传授的美德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而言是权威 可以向学生灌输各种美德 只要教育者灌输 受教育者就会接受 而且所接受的正是教育者所灌输的 这种模式的方法主要是谆谆教诲式的传授和讲授 再辅之以榜样 缺点 没有处理好知识性的概念接受和价值性的概念接受 优点 提供给学生认知信息 B 道德价值观澄清理论假设 文化是多元的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的道德价值准则 道德教

11、育任务就是要掌握所属文化的道德准则 价值来源于经验 因为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价值 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经验 所以价值是相对的 不能传授的 教师的功能就是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 自己去辨析 判断 优点 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反对死板的灌输 采取诱导的方式 缺点 建立在相对主义哲学的基础上 文化除差异外也有一些人类共有的 所以要引导学生建立人类共性的价值体系 认为价值观是不能干预的 人本主义对价值观采取功能干预 而行为评论认为是价值干预 纯粹的功能干预是不可能的 对受教育者的诱导本身就全是价值干预 四 道德行为 1 道德行为是由某种道德动机驱使而做出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道德行为不等于有道德行为

12、 2 种类 美国心理学家佩克等人经研究将道德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非道德行为 无是非观念 不了解对他人是否有意义 他人无法判断 常见于婴幼儿 智力低下者 精神病人自我中心行为 行为从满足个人欲望出发 以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 儿童身上常见 成人身上难以预料 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 为了遵从社会传统的习俗 集体的决策 受权威人物影响产生 不是自己的主张 良心主义的行为 以内心是否感到内疚 惭愧为特点 不受外力影响产生 是内心激发 理性的利他主义行为 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 利他的行为 3 产生过程 产生包括复杂的心理成分 有认知 情感等 美国心理学家雷斯物将人的道德行为过程概括为 解释情境 作出判断 道德抉择

13、履行道德行为 这四个阶段并非线性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特点及基本环节 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 受教育者方面考虑 1 内化阶段 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 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 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通过自身各种思想 心理的矛盾运动 有选择地接受这些内容 将其变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意识 内化阶段 外化阶段 反馈检验阶段 2 外化阶段 内化只是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变成了个体的品德意识 个体是否真正认同社会要求 认同的程度如何 最终要通过思想品德行为来检验 同时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终是要使人们产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行为习惯 因此 必须进一

14、步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和行为习惯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外化 3 反馈检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 对个体品德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检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 两个转化 的行为 促使受教育者产生更好的行为 第三阶段实际上是第二次教育过程的开端 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教育者方面考虑 1 确定目标 制定计划 搜集信息 发现问题 确定目标 拟定方案 构思轮廓 设计细部 优选方案 价值标准 总体最优标准 最优损益平均值标准 2 实施影响 促成转化 传导观念 提高受教育者认知 引导受教育者从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培养品德践行能力 重视情感和

15、信念的培养 提出行动要求并促使内化 指导选择行为方式 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道德行为和习惯 3 信息反馈 评估控制 四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 社会性和可控性 2 集体性和实践性 3 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性 4 长期性与反复性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它是基本矛盾呢 首先 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其次 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 推动着它的发展 最后 这个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

16、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 这些具体矛盾主要有 1 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不一致解决这一矛盾 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觉悟 使他们更好地认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要求 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不断更新观念 使他们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 这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者一方 解决这一类矛盾 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者的人格修养 改善工作方法 3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第一 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 第二 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 第三 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这类矛盾 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力 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5 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教育介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要求 教育介体相对稳定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显著变化 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 条件 之间的矛盾 6 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