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6002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心得)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论文之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 学生的抬头与低头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调查及反思内容摘要: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课堂效果的展示离不开教师对课堂上,作为主体的学生行为的关注。如何发现教学过程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反思与调整?本文从学生在课堂上“抬头”与“低头”两个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作反思。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生行为 调查 反思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自身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外,最重要的则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如何将自己准备的知识让学生知晓并理解,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成?笔者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抬头”与“低头”两个简

2、单的行为中,思考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并进行反思改进。一、课堂实例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查展示 【课堂调查展示一】时间:3月10日周二下午第三节 授课教师:王老师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听课位置:教室最后面 观察学生范围:最后一排(8名学生) 教师行为:1、提问 共 27 次 2、讲述(讲解) 时间共16分钟左右 3、板书 时间共1分钟 4、用实物做形象展示 次数共1次 学生行为:1、个别回答 时间共6分钟 次数共2次 (3名低头走神) 2、集体回答 时间约9分钟 次数共25次 (2名未参与其中) 3、自主看书 时间共5分钟 次数共1次

3、(1名在发呆) 4、倾听 时间共15分钟(3名出现发呆、走神、或者低头看书情况) 5、朗读 时间共1分钟 次数共1次 6、讨论 时间共1分钟 次数共1次 (2名低头看书未参与) 7、观看视频 时间共2分钟 次数共1次 课堂总体情况描述: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时间上进行比对得出,教师讲述讲解的时间接近一节课的一半。这堂课教师语速较快,内容丰实,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性较高。大多数学生听讲认真,学生参与形式多样,参与个别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行为当中完全倾听老师讲述的时间与讨论、自主看书等行为的时间对半。学生行为还是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比例。学生的“抬头”听讲与“低头”看书思考的行为属于正常范

4、围。但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后排的学生关注不多,在讨论中有2名学生并未参与。低头发呆。另外集体回答的次数过多,而在其他的学生行为中,后排有一些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回答当中。低头玩笔。而老师没有关注到。【课堂调查展示二】时间:3月11日周三下午第一节 授课教师:李老师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授课相结合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 听课位置:教室最后面 观察学生范围:最后一排 (7名学生) 教师行为:1、提问 共 13 次 2、讲述(讲解) 时间共17 分钟左右 3、板书 时间共1分钟 4、阅读指导 共1次 学生行为:1、个别回答 时间共8 分钟 次数共9次 (1名低头看书) 2

5、、集体回答 时间约2 分钟 次数共4 次 (1名低头看书) 3、自主看书 时间共10分钟 次数共1次 4、倾听 时间共16分钟 (2名出现走神) 5、朗读 时间共0 分钟 次数共0 次 6、讨论 时间共2 分钟 次数共1次 7、观看视频 时间共0分钟 次数共0 次 课堂总体情况描述: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时间上进行比对得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不多,许多时间都给学生自主看书,进行知识整合与思考。同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看图、识图、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教师话虽不多,但是引导得当,娓娓道来。一节课不紧不慢,流程完整。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对于侧面已经后排的同学关注较多,而且,对于提问的问题,习

6、惯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虽然提问次数不多,但是每一个都是让学生思考后进行作答。因为教学方式是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授课的相结合,李老师常常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少了夸夸其谈,但是教学目标同样达成,并且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一节课中基本是和教师的安排步伐一致的。在看书,讨论等学生活动中没有出现后排学生低头看书,走神发呆的情况。这与老师走下讲台指导有关系。但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等行为中,被观察学生中有1-2名学生低头做自己的事。【课堂调查展示三】时间:3月18日周三上午第一节 授课教师:吴老师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及情景表演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听课位置:教室最后面 观察学生范围:最后

7、一排 (10名学生) 教师行为:1、提问 共 16 次 2、讲述(讲解) 时间共10 分钟左右 3、板书 时间共1分钟 4、阅读指导 共3次 学生行为:1、个别回答 时间约3 分钟 次数共3次 (1人低头看书) 2、集体回答 时间约6 分钟 次数共13 次 3、自主看书 时间共5分钟 次数共3次 4、倾听 时间共17分钟 (1人低头看书) 5、情景表演 时间共9 分钟 次数共1 次 6、讨论 时间共1 分钟 次数共1次 7、观看视频 时间共1分钟 次数共2 次 (1人未看) 课堂总体情况描述: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时间上进行比对得出,本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跨越时空,情景表演。用扮演李白、

8、杜甫,进行颁奖典礼,致颁奖词这样的方式将课本的内容融会贯通。不是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支持,教师参与的方式。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学生参与度高,很好的处理了教材内容,又不失趣味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在学生阅读课本时进行指导。本节课因为学生参与较多,且内容大家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因此,后排学生低头看书、走神的情况很少。但教师在教材的分析上以及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上还不够,因此在老师讲述过程中后排有1名学生在低头看书。同时,在放第二个视频的时候,因为画面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排也有1名学生没有观看。二、比对后的分析 通过几例课堂的调查以及在听课中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历

9、史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和倾听,进行讨论。学生抬头时,你能看到他们认真的倾听和积极的参与。学生低头时,你能看到他们细致的阅读和详细的笔记。学生抬头与低头的动作,反映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真正的互动。当然在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与教师进行着互动。从学生不合时宜的抬头与低头中,笔者发现在课堂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学生走神。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由于位置靠后,在听课期间与老师近距离的目光交流较少,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常常在其他同学回答的时候缄默不语,或者低头摆弄自己的东西,而中断了自己的听讲,不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完整,影响课堂

10、听讲的效果和效率。其二,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多数采用的是最简单的问答方式,提出的问题简单,不具备思考性,而且回答完毕之后也没有相应的指导,反映在课本上或者检验。同时,这种回答经常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解决问题。听起来课堂气氛不错,学生积极参与,而在一片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往往都是个别积极的学生参与,其实有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和作答,成为其他回答同学庇护下的走神者。其三,教师关注度不够,关注范围、视线不广。教师在授课中经常关注的是前排中间的学生,而对于后排已经侧面的学生往往关注不够。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近距离接触的学生范围有限,目光关注的地方不广。 比如在讨论的时候“比较唐代火箭与

11、今日火箭异同”的时候,后排就有3名学生走神了,并没有参与讨论,而是在做自己的事,而教师也没有及时指导,没有关注。针对上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是:1、与教师教学风格有关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有的教师教学风格较为沉闷,有些则十分幽默活泼;有些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述,是理论型,有些注重学生的参与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践型。理论阐述多了,如果语言又不生动,则容易造成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出现走神情况。2、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课堂组织方式有关 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相对是比较简单和轻松的,偏重于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这些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是很有用的。

12、而这些内容也往往容易理解和操作。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自己查阅资料,备课,讲课,通过表演参与历史情境中,与古人对话。这样的课程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好于由教师唱独角戏。而在课堂组织方式上面,学生能解决的,教师绝不重复。在基础内容的学习上多组织学生自主完成,回答问题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个别检验,并且通过这个环节多关注后排学生,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当中。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特指空间,不一定是思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应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辅助。但是,大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如今束缚了教师在授课时的手脚,约束了教师的授课空间。因为要点击电脑换课件的缘故,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授课空间往往

13、局限于讲台,以及第一排,而课室后排,两侧的学生往往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不到的死角。所以,造成的结果是,走神、低头玩耍的学生教师往往关注不到,不能够及时进行指导。三、调查后的一些思考 一堂课到底怎样去上?什么样的一堂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如何让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自如,大家全情投入参与课堂?除了前期的相近准备以及后期的反思和实践之外,在课堂,仅针对学生听课问题,笔者有如下思考:1、教师与学生真正的交流应该是思维的碰撞。一堂课的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上,更主要的是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一堂真正让学生和老师都全情投入的课堂,笔者以为是思想上酣畅淋漓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一同思考并且解

14、决。而问题的提出或者整堂课引子的提出,应该是能引发学生兴趣,自主思考探究的。问不在多,有意则佳。倘使一节课只有一个问题,但是只要是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享受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都是成功的。每个人都有对未解事务探求的欲望,一个好问题,一个思想碰撞的火花,都能成为把教师与学生在一节课中紧密连结的核心。如同探秘一样,层层揭示,把大家的想法和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并且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2、注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应该是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初中生喜欢快乐的学习氛围。老师讲的不一定多,但一定是学生不知道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也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是学生经过思考后,非常想和大家分享的。初中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表演欲和创造力都不可小视。教师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反思的地方,都应着眼于学生。3、课堂上常规关注与细微关注必须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尽力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习得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一定要调控好课堂,保证有一个有序、愉悦的大环境。而与此同时,更要注重一些细微之处,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多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走向侧面和后排,关注每一位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和改进的地方,学生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