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5573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心得)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他论文之浅议制约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与应对策略 永顺县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 彭继林【关键词】制约 发展 策略在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勤工俭学工作全面开展,如火如荼。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勤工俭学创收活动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大大改善了办学条 ,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中,勤工俭学发展缓慢,几近停滞,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转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GDP已占居世界第二,教育经费有了可靠保障,实施全面改薄,就连偏远的村小也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时期,国家把教育的基本点放

2、在了普及“两基”工作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抓的不紧了;教师、学生的劳动观念淡化了;创收活动不需要搞了;农村的大片田地荒芜了,无人种植;山野中的桐茶,也只有任其飘零在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加快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整方面。学校工作是“安全重于泰山”;校容校貌是学校的“门面”;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育方针的导向和学校中心工作的转移直接影响了勤工俭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政策上,没有完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所以,农村中小学没有方针政策的引导,是制约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二、劳动观念认识日趋淡薄。普九工作的完成,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学校里已不再是破房、

3、旧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间间现代化的班班通教室宽敞而明亮。教学设施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里的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教学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校经费有了保障,农村教师享有人才津贴、生活补,工资待遇显著提高。所以,学校的办公经费不再需要用勤工俭学活动来创收弥补;教学条件也不再需要教师吃苦受累动手去改善;学校领导、教师更不愿冒风险去搞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创收。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勤工俭学的深层次含义劳动教育。勤工俭学在创收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成就美好的人生。勤工俭学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对

4、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三、受教育的学生变化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小学学生,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从事的家务、农活,诸如上山打柴、下田插秧栽“双两大”,翻坡越岭采摘桐茶,可以说是现在的学生见也没见过的。现在学生家庭富裕了,生活条件优越了(国家还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营养午餐)。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冠以“小皇帝”或“王子”、“公主”,哪能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远不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小学学生。他们缺乏应有的劳动观念,就更谈不上劳动技能的训练。现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过高,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轻视劳动锻炼,不理解不支持勤工俭学工作。学校搞勤工

5、俭学活动怕冒“安全”的风险,怕影响教学工作,怕家长有意见,找麻烦。所以,勤工俭学工作难以开展。四、师资队伍变化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师基本上是知识性和劳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学校的落后面貌和经济困境,他们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进行艰苦的创业劳动。现在,这一代教师都已进入了老年,大多数已经退休了,没退休的都已进入了天命之年。而极具活力的知识型大中专毕业生已成了教育战线的主力军。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精兵强将。但他们的劳动意识、实践经验、劳动技能比不上当年的教师。同时,学校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条件,不再需要他们勤俭办学搞创收

6、,来改变办学条件。制约勤工俭学发展的因素除了上诉因素外,还有其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环境内部的原因。如何突破制约勤工俭学发展的瓶颈,发挥有利因素,恢复和发展勤工俭学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出台政策,注入源泉。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勤工俭学活动蓬勃发展,其原因是党和国家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定的方法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奖励制度。这些有效的政策和办法在全社会引起重视,取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提高了教育工作者参与勤工俭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勤工俭学工作的快速发展。毫无疑问,出台政策是发展勤工俭学的源泉。二、教师是核心,输入活力。教师是学校最有潜力和

7、活力的资源。“拥有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这句话一点不错。对于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一所学校,只要有了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等于输入了强劲的活力,就一定能发展。我校元卡村小教师刘辉文,是全县“乡村最美教师”之一,他就是靠坚定的信念、勤劳灵巧的双手,坚持走勤工俭学的道路,改变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他不但是教学的行家里手,更是勤工俭学的能工巧匠。他用乐于奉献、甘于吃苦的精神,把一所濒临倒闭的村小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声誉。三、 加强管理,增添动力。县教体局和勤工俭学的领导机构,应长抓不懈。不但要发文件、制政策,讲方法、定任务,更要实事求是的深入基层作指导,树立典

8、型,推广经验,全面推进。同时,也要防微杜渐,一味搞创收而忽视安全,重在培养劳动习惯。四、因地制宜,创新勤工俭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在勤工俭学工作不仅是以创收为目的的活动,而应该是以劳动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和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活动。应该由原先的分散型转向集中型模式,应当有固定的劳动场所和劳动技能训练基地。所以,管理部门应根据农村中小学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如种植瓜果蔬菜、栽培果木茶叶、养鸡养鸭等等。五、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健康持续发展。培养劳动人民的本色,那是必须的。勤工俭学工作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接班人,进行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意识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与学校的齐抓共管。这样,勤工俭学活动有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深信,有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活水,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勤工俭学活动一定会源源不绝,奔流不息,充满灵动、美妙、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