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45549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79年级)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学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应当达到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目标。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兴趣等的差别,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1、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

2、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2、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3、因材施教就是依照这一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达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4、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

3、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他们在现阶段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标准所确定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况,而不是通过评价将学生分成等级,按某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评价时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人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必须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二)立足学生发展科学课程(79年级)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师课前的必要准备和重要依据。备课思路的更新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为此,我有三大建议。第一,改变传统备课的撰写方式,经过精心设计,我们推出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案。其中除了一般项目外,还增设了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目标,提高上、中、下等学生的计划,学情分析和改进措施。第二,把备课的个人行为变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集体行为。要求每位教师只备一册书的典型篇章,力求出特色,出精品。同时按单元分工,年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用时再结合个人风格和班级实际,适当修改。这种备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发挥了整体优势,达到了脑力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把

5、批书和写典型教案结合起来,给教师留有广阔的钻研教材和自我创造的空间。第三,教案重点放在学案上。教师重点思考学生如何学?怎么引导学?怎么引导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学习当中到底需要什么,知道这一点才能知道怎么引导。具体做法是:教案中必须“开天窗”,“留空白”。在空白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看学生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教师是怎么处理的,然后进行课后追记,并及时把这块空白补上。 (三)体现科学本质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

6、切的联系,科学是一项人人都应当关注的社会事业。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对科学的本质界定,有不少不同的理解,不过一致认同的有这样三点: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既然科学是实证的,它就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检验的。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第三,科学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改变的。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特质着重反映在科学家的身上,比如说求实的精神;理性的精神,对客观世界的尊重;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主意识;探索的精神等等。我们科学课在以下三个

7、方面体现了这些特点: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这种实证意识可以用多种方式培养;第二个是他们的思考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实证意识既是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逻辑思维: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及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质疑精神: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在对科学课的探索过程中,有的老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比较到位,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体现科学的课要求;有的老师还停留在原来的认识高度上,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的特点,停留在验证课和考试课的基础上。上指

8、纹一课的时候。学生在研究了指纹以后,最多的汇报往往是:“老师!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大多数的老师都这样说:“研究得很好!”没错!指纹确实不一样指纹可以作为识别系统,指纹可以破案,利用指纹可以做好多好多事,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这是已有的结论,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可小孩子们直接把它拿过来并作为今天研究的结果,这样的表述是否合适呢?有个老师就问:“真的吗?是你们刚才的观察到的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提醒学生关注真实的观察研究,不能把已有的知识经验混同于真实的观察研究,这是尊重事实的表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有一次听课时,有个学生这样汇报:“我们研究的结果是每个人的

9、指纹都不一样。”老师问学生:“你们有不同意见吗?”有一个学生问:“双胞胎的指纹有没有相同的呢?”(他们班刚好有一对双胞胎)这时汇报的小组就回答不出来了!但他们的对话提醒了其他的学生:“你的指纹可能跟你的爸爸妈妈一样、可能跟你的亲戚朋友一样。你有没有比过呀?”那个汇报的小组就说不出来了!只好说:我们回去研究之后再去下结论。 这一环节老师处理得很好,他有意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然后紧紧抓住学生证伪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这体现了科学课的特征。(四)突出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

10、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所以科学课程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内在动机,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的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创设情境,引、扶、放、拨,来实现

11、探究的有效性。1创设情境,引生探究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利用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创设情境,如在电磁继电器一节,可让学生帮助刚搬家的老师设计一个能随光线的强弱变化自动开闭的窗帘,这样的情境会使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探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教师也可利用新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师可结合“死狗洞”的故事,提出疑问 (五)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科学在不断发展,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课程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应当让学生了

12、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新城镇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学好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这对改变我国中学科学课程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难以反映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等问题,很具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强调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简单地理解为,只要中学科学教材中出现科技新名词和新概念就算反映了,或者理解为要把这些内容直接下放到中学科学课程之中去才算反映,甚至错误地认为强调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就是不要旧的基础性知识,把科学教育内容都改成与当代

13、科技、当代社会和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些都不是对这一理念的正确理解。因为现代科技知识一般理论和实践要求较高,诸如相对论、量子力学、激光、超导、混沌、纳米材料、孤立子等知识,直接将这些内容下放到中学,学生和教师都将无法接受,这需要有关专家将这些科技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思想编制成适合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材料,以便最后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中学生所接受。另外,值得提及的是,基础教育并不是职业教育,如果过多地强调与现代社会和生活相关的应用性的科学内容,必然要削减基础性的科学内容,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文革”时朋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把初中的物理课程改成了“三机一泵”,差一点断送了我国基础利。学教育的命脉,就是很好的反例。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全面考虑基础性知识、时代性知识及应用性知识的比例,要正确理解初中科学课程中强调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理念的本质,把这一理念很好地落实到初中科学教育实际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