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44680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问题摘要: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长尾客户、碎片化理财和大数据预测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会引起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在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中小微企业贷款、消费信贷和第三方支付四个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挤占。根据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现有模式,可从P2P网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和大数据金融平台三条路径进行优化和修正。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要加强融合,借助线上数据挖掘和线下部门信息辅助决策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政府应尽早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中小微企业;传统金融;融资路径

2、引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始于美国,1999年Paypal公司将第三方支付与货币基金连接,互联网货币基金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一次出现,2005年Prosper公司首家创设了P2P网络借贷模式以及2009年Kickstarter网站首次成立了众筹股权融资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跟随于美国,具有一定滞后性,我国互联网金融以第三方支付发展作为雏形,以2013年余额宝和P2P网站兴起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现在处于互联网金融混战期,模仿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在中国扎根,甚至发生变异,其变异的结果还有待考察。互联网金融在具体业务上对传统金融的冲击还没有显现,因为数据表明传统金融在业务、资产、规模、收入上还是在增长,

3、即使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引起银行存款搬家担心的关注,但在数据上并没有体现。16家上市银行2014年中报存款额比2013年中报存款额增加了近8%。但其在理念和模式上对传统金融形成了巨大冲击,各界展开热烈讨论和积极研究,基本达成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盈利模式的共识。互联网金融本质是摆脱金融中介,即金融脱媒,所以传统金融机构应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脱媒问题。从目前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脱媒将来最大的应用市场就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基于客户信息、交易大数据从而预测其客户行为,并建立客户征信体系,电商平台、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以此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本文拟基于互联网金

4、融发展业态和目前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引起金融脱媒以及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挤占和替代问题,并根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现有模式特点,提出互联网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建议。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研究现状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呈现了五种业态:第一,第三方支付。其根据是否独立于电商平台和是否具有担保功能,分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目前主流支付产品为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4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都超过2万亿,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第三方支付与证券、保险、基

5、金等传统金融合作,同比分别增长了419%和6925%。第二,P2P网络贷款平台。截至2014年7月份共有1283家P2P网贷平台在线运营,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测算,2014年P2P网贷交易规模将达5000亿。第三,大数据金融。目前主要是依据电商平台信息和数据,给不同客户相应贷款额度,主要平台有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的阿里贷,其中截至2014年6月份,阿里小微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第四,互联网金融门户。其实质是为传统金融产品提供了互联网平台,并通过搜索和比价等功能,资金供需双方进行选择,互联网金融门户本质上没有参与资金融通,但加剧了传统金融之间的竞争,目前主要有融360、格上理财等。第五,众筹

6、融资平台。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奖励制众筹,借助于社交网络,通过团购和预购方式实现;二是募捐制众筹,强调众筹方的参与性;三是股权制众筹,改变了中小微企业依赖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模式。目前众筹融资平台主要有京东众筹平台凑份子、点名时间、众筹网、人人投。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规范的历程。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体系,2011年保监会53号文出台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规范保险代理、经纪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的准入条件、监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等,2013年证监会18号文出台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

7、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第三方电商平台备案要求、准入条件、服务责任、信息展示、业务资质等。2013年12月央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2014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得到了国务院批复,这成立说明央行监管强调了行业自律作用。2014年3月央行紧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函,暂停了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等业务,央行出于模式、技术安全考虑第一次收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不难看出,完善监管规则和框架,明确监管主体,强调监管协调和交叉监管,发挥行业自律,是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路。2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具有一定

8、滞后性,具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研究时间不长,2012年才有少量涉及,原因在于2012年之前互联网金融除第三方支付外在我国还没有相关应用和实践。二是目前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研究还主要是对实践描述和总结,至于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金融、经济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等方面缺少实证研究。三是研究领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聚焦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等方面。如谢平(2012)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在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支付方式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以及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和人人贷种实践模式。刘澜飚(2013)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目前相对传统金融缺乏监管,业务规模较小

9、,其与传统金融模式不仅是竞争关系,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袁博(2014)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挑战,传统金融需做好服务功能、渠道和平台模式等方面创新来应对。张健华(2014)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股权融资等方面分别分析目前监管状况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各监管部门出台相应实施细则、互联网金融监管指导意见以及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协调三方面政策建议。宏皓(2014)提出了从政府、互联网行业以及投资者三方面共同合作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并从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主体确立、行业自律等方面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徐洁(2014)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协同

10、合作优势,并总结了四种融资双方供需对接模式。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影响1互联网金融引起传统商业银行脱媒及原因分析。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基于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相当于中介,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匹配,并从中获取资金存贷款利差。传统商业银行中介功能得以发挥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大部分客户资金配置功能,金融脱媒则意味着资金融通绕过了商业银行而直接在供需双方进行匹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引起商业银行脱媒,主要在于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长尾客户、大数据预测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互联网金融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信息共享平台,资金需求者信息来源主要有:资金需求者获取融资应主动披露信息,

11、电商平台资金需求者交易信息,以及财税系统、央行征信系统相关信息记录。再由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审核、评价,并建立相应信用体系。资金供给者则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需求者用脚投票,丰富其选择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就是营造资金各方信息对称平台,并通过信息披露制度、信息违规惩罚制度等措施,有效、便捷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服务。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长尾问题,在时间序列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客户的长尾问题,商业银行服务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方便了商业银行自身,且具有路径依赖,但这只解决了白天客户相对集中问题,无法解决其他时段有服务需求的长尾客户;在资产序列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客户的长

12、尾问题,商业银行有限物理网点资源只能针对大客户提供了一对一的VIP服务,而对众多小客户服务、排队等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在碎片化理财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只能满足具有一定资金量的客户理财需求,而对贫困、低收入者因商业银行自身交易成本收益等问题无法做到普惠金融。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很好解决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的长尾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间是全覆盖24小时,服务方式不需要面对面,也就不存在客户排队现象。互联网金融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解决了长尾客户的碎片化理财问题。比如,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售来说,余额宝理财金额起点为1元。以上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表1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长

13、尾问题比较项目主体时间序列资产序列客户理财传统商业银行AM9PM5大客户一般5万元起售互联网金融24小时所有客户1元起售互联网金融可以针对客户信息、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预测,这种信息的预测不仅解决了资金融通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对资金融通双方未来各种可能进行预测,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的,必将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融通的定位营销和风险控制。以上三点比较优势,正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关键原因所在。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影响。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对商业银行代销渠道挤占。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目前商业

14、银行代销手续费收入占比为29%左右,扣除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保险、基金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公司绕开商业银行直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比如线下华夏现金增利货币A成立于2004年,借助于34家银行和87家证券公司销售渠道,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共募集10839亿元。而2013年6月份上线的余额宝是天弘基金跟阿里巴巴合作,销售渠道通过阿里巴巴支付宝,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自上市一年来募集资金规模达到57416亿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产生了实质影响。目前,阿里金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互联网公司正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合

15、作对传统商业银行代销形成巨大冲击。二是互联网金融中小微贷款对传统商业银行构成补充和替代。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一直遵循粗放型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于大客户,在经济上升期看不出来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一旦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逐步市场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路径极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互联网金融从中小微企业做起,客户分散意味着风险分散,在贷款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资金成本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比如传统商业银行中,做民营企业的民生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中小微企业贷款户均贷款规模大概在180万左右,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为2000元左右,贷款违约率在087%左右,申请时间和流程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贷款资金成本即年化

16、利率为18%;而互联网金融阿里小贷户均贷款规模大概在56万左右,更能普惠到每个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不足3元,贷款违约率在056%左右,线上申请到获批交由网上完成,申请时间不足5分钟,贷款资金成本即年化利率为8%左右,具体如表2所示。三是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互联网金融依据客户在电商平台信息、交易数据等资料,综合评定每位消费者信用额度,并对其授信,即虚拟信用卡业务。虚拟信用卡对传统商业银行冲击在于其起点低,授信额度可以低至100元,能够普惠到每位潜在消费者,而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设置许多条件,授信额度普遍在5万元以上,虚拟信用卡发行成本相比传统商业银行要低很多,因为其基于电商平台大数据进行授信,发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传统商业信用卡发行要通过营销、审核、面签等过程,每张信用卡发行成本较高。同时,虚拟信用卡跟电商平台相结合其消费具有粘性,从而虚拟信用卡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