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43059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南师范大学自考高等学历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院(系)名称: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办 学 形 式:自 学 考 试 专 业 名 称:学前教育 论 文 题 目: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 准 考 证 号:010314200079 姓 名:周晓芸 电话及邮箱: 13827126659() 提 交 时 间 : 2016年 2 月 27 日 评语:评分: 评审老师签名: 浅谈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内容摘要: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

2、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只有在与他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体现自己的力量,更好地认识评价自己,形成积极情感,获得健全的人格,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重视幼儿社会交往,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早期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词: 社会性交往,创造环境,音乐活动,角色游戏一、引言 孩子由于来之不同的家庭,受家庭和年龄的影响,个性的形成也是不一样的。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孩子的个性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个不相同。班里有多少孩子,就会有多少性格。其中金阳洋小朋友的性格尤为突出。他天资聪慧,但却

3、异常的调皮、好动,易冲动、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缺乏交往的能力与常识,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是个十足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这些特点,既是孩子个性的体现,又是孩子“社会”知识技能的缺乏。面对这种情况,是放弃还是寻求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一特殊的阶段。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此外,整合性课程已经成为了当今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这种整合,一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即着力建设使课程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和有机构的“整合课程”;二是形成“由上往下”的新整体视角,即整体的把握住幼儿园课程这一有机集合及其组成成分的各个科目,避免“由下往上”的片面视角和把课程看成分离的一门门科目,三是

4、课程实施者的整合性,即教师、幼儿和家长是课程内容的共构者,每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都是从强调幼儿的发展出发,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并有他们共同实施。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提出“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目标。在内容和要求中又指出:“加强师幼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我们指名了对孩子社会教育发展的方向,更萌生了我们帮助孩子养成健康个性的愿望。 为了更好教育

5、下一代,我们必须把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幼儿的社会交往教育与成人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在研究幼儿的社会交往的时候,必须与幼儿的具体活动结合起来,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寻找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律。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养社交技能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尽管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是幼儿与同伴,特别是同龄人的交往,对于幼儿掌握社会交往的本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活动情境,并充分提供幼儿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

6、“合作”、“分享”等优良品德,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得到反馈和直接感受,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保持、延续和发展。同时,不断消除或改进某些不良的社会行为。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 1、为孩子做榜样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

7、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分别担任需要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的角色来训练幼儿的行为。其中,情景表演法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幼儿通过观看或参与表演,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解决各种社会交往冲突的途径和方法,并将其作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参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鼓励孩子友好交往。孩子受年龄限制,没有交往的技能与经验,所以常常会为了小事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为了一个玩具,不懂谦让,闹得不可开交。这是幼儿园常见的。在金阳洋身上同样如此。于是,我们在共同参与孩子的活动与游戏时,一边观察、一边教给孩

8、子交往的方法。通过“交换”来换取不同的玩具,通过“协商”参与同伴的活动,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游戏这些都很好的避免了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冲突,更好的解决了金阳洋受冷落的问题。 2、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我们与家长经常交流,如何为幼儿多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要学会谦让。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除了与同龄人交往外,作为成人

9、,还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可以共同玩角色游戏,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可以给孩子有意识提供数量有限的玩具、画笔、纸张、皮球等,让幼儿学习如何与别人分享、合作、共同活动。如在游戏玩皮球中,幼儿有36名,老师投放皮球数只占幼儿总人数的1/3,让幼儿在活动中思考:人多球少,大家都想玩、怎么办?最后幼儿协商得出好办法:轮流玩,将全班小朋友分成12组玩球,每组1个球;自由结伴玩等。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

10、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3、为孩子创造外出玩的机会 除了在幼儿园为孩子提供机会,我们还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

11、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

12、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家长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重视家园同步教育。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活泼、开朗的幼儿,才会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才能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首先我们要废除“孤立”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心理学表明:“越是孤立孩子,孩子就越是要处心积虑地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种现象是我们在学习活动中经常能看见的。为了让孩子安静,不扰乱课堂纪律,我们常常将调皮的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孤立” 的地方。但孩子似乎并不领

13、会你的意思,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他一会站起,一会发出怪叫,一会又去打扰其他幼儿的学习你忍无可忍之时,会莫名其妙地发上一通火,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又让孩子受到了伤害。通过学习纲要,我们废除了这种做法,而是让孩子融入集体,把他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用对其他孩子的要求来对待他,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在活动中增加对他的交流,用语言、行动来感染他。在活动中,为了让他集中注意力,我们常常把较简单、易回答的问题优先让给他,在他回答正确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他体验成功与被关注的快乐,让他树立“我能行”的观念。久而久之,不仅他自己树立了信心,同时在同伴的眼里,他也是个“好孩子”的榜样,不再被同伴拒绝!(二)通过音乐

14、活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音乐教育除了美的享受外本身就有合作、交往、表达交流的特性,但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上交往层次也是不同的中班幼儿重点在唱歌活动中的交往与合作。在表现音乐作品的同时,表演者之间达成默契,用共同的方法去表现,这就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动作的交流,通过训练,他们会用微笑、眼神、姿势等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了社会交往中的协调能力。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成人的帮助与指导,也赖于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练习机会。任何形式的歌舞、演奏等都需要集体的合作和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流,都需要具有准确、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让他人理解自己意图的能力。 在小班时,大部分幼儿已知道在表演音乐作品时,与别人要保持协调一致,但

15、交流、表达能力仍比较欠缺。因此,升入中班后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在唱歌活动中交流及自我表达能力。 1、语言的交流及自我表达 语言交往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想要别人理解自己的意图,就需要非常准确的自我表达,如:在学习歌曲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时,教师把歌曲的学习分好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对交往有着不同的要求,第一层次要求演唱者能说出歌唱的方式,既要区别于其他人的想法,又要能吸引大家。第二层次创造性歌唱,要求演唱者不但 考虑表现方法,还要考虑到各声部间的配合。如:幼儿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哼唱、第二小组轻声念歌词、第三小组按歌词表演,三个小组同时进行,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清楚的表达。通常是能力强的幼儿先尝试,然后请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尝试,对于这部分幼儿,只在要求在模仿基础上稍有变化即可。 2、表情、动作的的交流和自我表达 教师在授教的过程中,表情、动作丰富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每个不同的音乐作品都有其丰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