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2900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心得)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他论文之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讲座的思考 我们班很荣幸地被分到马劲坳中心小学见习,此期间,该校的高水平校长百忙之中还特意为我们全班做了一个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学”的讲座,我们真是受益匪浅,这让我们这群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对今后的教育管理有了明确的目标。无论是什么时候,教育都是国之根本。如今的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这个社会对优质资源的增长需求和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这样的背景之下,为满足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高校长提出了这个时期我们的三大教育目标:一是为祖国培养普通劳动者与合格的接班人;二是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做人,更要让学生要有对理想

2、的追求;三是尽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培养栋梁,付出就是一种伟大。这三大教育目标符合现代中国的现实需要。从这三大目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提出它们的优势和合理性。首先,目标一:现代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经不是中国的优势了,反而是一个阻碍中国发展的累赘。存着大多数的不能和现代步伐接轨的劳动者和所谓的接班人,存着许多的失业人口,使中国的经济桎梏不前。这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把教育目标一贯彻于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同时我认为是我们每一个人适应于社会的一种基础本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我们又靠什么来支撑自己,来适应于这个社会呢?除此之外,教育目标一为教育目标二的实现

3、提供了一个展现的舞台,反之,教育目标二为教育目标一的良好实现也提供了坚如磐石般的基础。其次,目标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具有社会性。我们社会中要学会成长,学会寻找快乐,要不断地适应于社会,就要求我们要有本领、要有一定的知识。只有我们有了知识我们才能知道怎样成长,如何寻找快乐,适应社会。有了知识后才能明白怎样做人。这两个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要有对理想的追求,为学生指明方向。这无疑对学生人生意义是一个巨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人生理想而奋斗。只要教师矢志不移的坚持这一目标,社会才会因人才的不断输入而不断的文明、不断的进步,使我们中国昂然挺立于世界。最后,

4、目标三:这一目标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育以及教学提出来的。有这样的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女生去应聘教师,招聘的人就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她的回答是“我不能成为伟人,我不能成为伟人的妻子,那么我就要成为伟人的老师。”从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我们不能让这个伟大的称号黯然失色。作为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把这三大目标融入教育教学中,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这一职业负责。我们要做到以上的三点,那教师就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人才得以产生的推动器。它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有不可言喻的作用,我们要铭记于心,并付之于行动。讲完三大目标之后,高校长提出了为实现三

5、大目标,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办学方向之一做好定位;办学方向之二加强管理;办学方向之三办出特色。办学方向一中,高校长指出,要对学生做好定位,如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叠被子、打扫卫生、按时就寝等等),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教他们要懂得感恩、尊重生命、心存乡土等。从中我们很容易地发现这个学校把养成教育放第一位,把学生的培养放第一位,为更合理的教育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办学方向二中,高校长指出,要加强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状态等这类管理。从中我们看到了学校对农村教育管理的不断完善。这使得每一位老师都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优秀的知识传播者。办学方向三中,高校长指出,判定标准的“三眼”,即所做之事应该具备抢眼、顺眼、养眼。依据这一判定标准,马颈坳中心小学已经高校长的带领之下,成为一所优秀的农村寄宿住制学校。从这次讲座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所农村小学,三大教育目标和三个办学方向的指导下,该校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管理得有声有色。小到生活习惯,大到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极大地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差异,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使中国的教育维持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使中国的教育水准维持同一水平线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