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42424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练习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鸡豚狗彘之畜( )( )( ) 庠序( ) 孝悌( )饿莩( ) 洿池(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4.指出下面语句中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然而不王者(王,名词

2、用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 词,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计算)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

3、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发 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穷兵

4、黩武(成语)(名词,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胜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王 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ng”)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ng”)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移其粟于河内(介词,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

5、,与,和)以 请以战喻(介词,用、拿)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之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未之有也(代词,这样的情况)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6.指出句式特征(1)非我也,岁也(判断句)(2)非我也,兵也(判断句)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5)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6、”) (6)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8)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9)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1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状语后置) 7.固定句式积累(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跟有什么不同呢) 8.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D(“请问贵姓”“请以战喻”“站着

7、请从”中的“请”都是“请您允许我”的意思,表示敬意。而“曹刿请见”“请广于君”中的“请”,都是“请求”的意思。(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向您请求扩大您的土地。)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B(A.养生:古,养育家小;今,保养身体使自己长寿。B.可以,能够,古义同义。C.以为:古,用(他)做;今,认为。D.可以:古,可以(之),可以凭这个条件;今:能够)10.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

8、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 / E G(A.介词,凭。B.连词,而,表目的。C.介词,用。D.介词,凭。E.介词,用,介词结构后置。F.介词,按。G.介词,用,介词结构后置。) 1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哥哥,顺从长上) D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穿戴)D(顶在头上。)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河东凶亦然凶:荒年

9、B.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D.王无罪岁罪:罪恶D,(罪:名词活用作动词,归咎、怪罪。)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移其粟于河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 弃甲曳兵而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C民之多于邻国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致天下之士C(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主谓结构为偏正结构,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的两个“于”分别是介词,“到”和“比”。B项两个“而”分别表修饰和表假设关系。D项第一个“以”作介词,“按照”;第二个作连词,“用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梁惠王

10、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B.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B(王道理想概括不全面,缺“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

11、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D“申”为“反复陈述”。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D.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A(“赞扬”和“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错。)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

12、囿(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园70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我的园林方园才40里,百姓

13、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70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车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园40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园40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方 (2)诸 (3)犹 (4)之 (5)如 (6)宜 (1)方,方圆,范围;(2)诸,相当于“之乎”;(3)犹还;(4)之,它,指文王之囿;(5)如,如同;(6)宜,合适、适宜13.(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孟子主张推行王道仁政。(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观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 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共之”,后者不能。14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