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生活的土壤张传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4213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植生活的土壤张传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根植生活的土壤张传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根植生活的土壤张传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根植生活的土壤张传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植生活的土壤张传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植生活的土壤,生长美丽的诗行读石子的诗集一地阳光张传敏读石子的一地阳光,一股朴素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本诗集,如一株野花,一棵小草,散发着自己的淡淡清香。石子的诗是从心灵里淌出的本真而又轻灵的韵律,凝结着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它继承中国传统诗歌的品质,用晓畅的语言,独特想象,鲜活的意象,生动的意境,展示出生活的真、善、美,透射出灵魂的洁净,带给读者一地阳光。一地阳光中的“玫瑰之约”这一辑,大多是爱情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若隐若现地显露出一个伊人的影子。作者的所有缠绵、伤感、圣洁的感情都围绕这个伊人酝酿,散发,诗人几乎无时无地不为她所牵缠当桂花香气袭来的时候,当那月色初上,当清晨鸟鸣

2、声声惊碎春梦,当五月的白蝴蝶在田野上翻飞寻觅,诗人都要咏唱着深藏在心底的爱与忧愁。这个伊人是一个女神样的人物,如但丁眼中之贝雅特里齐,我们不知道她的相貌,只知道她的眼睛幽远、深邃。但就这些也足够了,这可能是因为诗人的情感是具有神性的,或者说已经成为柏拉图式的,并不需要具象的支撑虽然有时当清晨醒来,诗人也想“揽住昨夜的爱”,但是“床头空空/只揽住一把冰凉”(鸟儿闹醒我)。今天想起你、在心底呼唤你等等,都是诗人对于这份爱情的浅吟低唱。这样的情诗,意象是鲜活的,就像春天的樱桃:“三月,樱桃的爱情熟了/在原野,在枝头/红成一串串”;这样的歌唱,具有音乐性与节奏感,非常优美。比如,作者在2 月 14 日

3、这一天中写道:“2 月 14 日/我用什么来打开你/玫瑰花做不成钥匙/微机的窗口/一道紧闭的房门/锁住远方的你/2 月 14 日/我用一支笔/把那些日子的你请进诗行/你端坐在字里行间/一朵微笑/绽放出空气里的芬芳/一缕阳光/温暖桃之萌动的秘密”。2 月 14 日是情人节,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触动了诗人的心弦。这首诗以“2 月 14 日这一天”其始,并在每节开头出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将诗人内心对于往日爱情的回忆、现实爱情的渴望以及无法实现的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心灵之舞这一辑诗,是诗人的生活感悟。这些诗,或色彩鲜艳,或飘逸灵动,或率真坦荡,到处是健康明朗的意象,没有病态的感受与生冷的词句,

4、显示出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春天来了,所有的树枝/都萌动美丽的欲望”是对春的讴歌;“走进夏天/忧郁的心让绿色填满/梦想已结成一枚青果/被五月的暖风轻抚”是对夏天的赞美。“你这思想者的精灵,你这自由的精灵/裹挟满天的黑云,践踏青春的花叶/从山岗的夕阳之外,从大海的风帆之外/铺天盖地义无反顾地来了”是诗人所写的大风阳刚之美;“在风霜雪雨的包围中/练习镇定、坚持、忍耐的性格/所有的理想和希望/都要在每年的这个时节打上句号”是诗人对以拟人手法对腊梅花表示的崇敬。这里当然也有诗人对于生活,对于平常习见事物的一些哲理性思索。“出淤泥而不染,这只是表面文章/君不见/淤泥中/你千丝万缕的根须/正在攫取营养/养

5、肥自己”(荷)。诗人看到荷花,并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仅仅想到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而是更进一层,揭示出荷花其实是在淤泥中汲取营养的道理,见解深刻,发人深省。第四辑“屐履之痕”中,大多是以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为题材的诗歌,但诗人一般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其或雄壮或瑰丽的自然姿态,而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自己独特的理解,抚今追昔,抒发自己的感喟和领悟。对于长城,诗人并没有赞美它的雄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而“望着长城的残墙颓垣/想起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发出“这长城变成一条绳索/缚住了他们的手笔”的叹息。对于圆明园,诗人也有类似的感受:“圆明园,我钻进大理石中去寻找你曾经的辉煌/曾

6、经的骄傲,找到的却是血腥和耻辱。”在青龙湖纪事里,诗人则写到:“从蝉鸣声声里分辨祖先的豪气与苦难/我触摸到祖先挂在枝柯上的万般无奈/我以为祖先错生了时代而叹息/比不得此时的我,愉快地举着相机/打望这灵山秀水孕育的雌雄二龙,俯仰迎合,相携戏水”(青龙湖纪事3)。在一地阳光中,写得最好的应该是诗人有关故乡的诗篇。石子出生于农村,又曾长期在农村任教,后来虽然移居城市,但是对自己的故乡仍然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正如同在老屋一诗中所写的那样:“老屋被祖先用如线的小路/绾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我和我那在城里长大的儿子/被永远困在结子里”。在写故乡的“乡野之风”这一辑诗作中,既可以看到故乡那“像枯黄的树叶一样”

7、的小弟(小弟)、缝缝补补、日夜操劳的母亲(母亲与针)、把脊梁弓成铜色的鼓一样的父亲(插秧的父亲)、有着铮铮铁骨的采石大哥(采石的大哥)和那倒在自己的土地上的三叔(三叔之死),也有那默默滋养着家乡人们的老井(老家的水井)、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变得发臭的璧南河,还有破败了的生产队保管室和校园以及穿越诗人故乡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作者在这里呈现出的对故乡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诗人在慨叹故乡仍然落后的现状:“比蚯蚓还要弯曲的这条小路/距离河边最远/杂乱的枯草在路边霉烂/垮塌的路基露出的豁口/像挤干了脓水的疮/春节的喜庆掩藏不了它的苍老和衰败/就像我刚刚遇见的多年不见的乡亲”(在家乡的小路上走走),并由此

8、对故乡的现代化进程中乡亲们的生活改善感到由衷的高兴(一条公路修上登云坪),又对这种现代化表示出一种怀疑与反感:“打从公路之下的人行桥洞经过/我听见轰隆隆的雷声/滚过我的头顶/让我回到家乡时那种亲切的感觉/顿时灰飞烟灭”。这当然是作者移居城市后重返故乡时的复杂心态。作者所熟悉并怀恋的故乡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失落感也许是难免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诗人的故乡之思:故乡仍然“像夏天的树在我的身体里枝繁叶茂/承受着烈日、暴雨、霹雳的煎熬/滋滋窜高长大的声音,穿透我的皮肤和灵魂”(故乡像夏天的树在我的身体里枝繁叶茂)。这是一种“现代”的情感,它是非常厚重的,决不轻飘,也不朦胧,很能展现出诗人对故乡所具有的情感

9、深度。一地阳光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但是这种散文化的语言,但并不妨碍诗作本身的“诗味”。艾青在诗的散文美中曾经说过:“我们嫌恶诗里面的那种丑陋的散文,不管它是有韵与否;我们却酷爱诗里面的那种美好的散文,而它却常是首先就离开了韵的羁绊的。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而那种洗练的散文、崇高的散文、健康的或是柔美的散文之被用于诗人者,就因为它们是形象之表达的最完善的工具。”应该说,一地阳光的语言也是这种散文化的语言。看起来没有外在的音乐性,但是其内在的节奏感是很强烈的。这种语言是朴素的,又是经过锤炼的,因此用这种语言所锻造的意象,毫不晦涩,却能包含比较丰富的内容。比如上坟一诗中的句子:“祖父

10、依然沉默寡言/土地、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牛、犁铧、锄头、镰刀、扁担/这些词语,燃成一盆炉火/祖父的筋骨便被它们反复地烧红/锻炼”,诗人只是用几组农村常见的事物,就很能概括祖父那默默无闻、勤劳奉献又坚韧的精神及其一生经历,相当凝练而具有表现力,令人不由想起臧克家著名的老马。再如情人节的红玫瑰一诗中,诗人借用情人节的红玫瑰这一简单事意象,采用“反讽”手法,表达的实际上是对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下爱情被异化、被商品化的厌恶与批判,因此可以说是包含了很丰富的社会内容:“情人节这天,人们用钞票在花店里购买爱情/如同在农贸市场购买时鲜小菜/玫瑰的色彩让人想起酒吧歌城的/高脚玻璃杯中的红葡萄酒/想起服务小姐的

11、红嘴唇,以及舞池的霓虹”。总之,石子的一地阳光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生命体验写成的诗,石子的诗作是植根于自己的生活的。从一地阳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材料来写诗的。从第一辑“玫瑰之约”中作者对于遥远爱情的咏唱、第二辑“乡野之风”中有关故乡的回忆与现实、第四辑“屐履之痕”作者旅行途次的感喟中都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举凡作者生活中的人与事乃至一花一叶,都成为了一地阳光的素材。这样的诗,所抒发的感情也是真实的、饱满的,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一条路,固执地伸向远方的你/我用相思的脚步/丈量它的距离”(一条路伸向远方的你),是作者心底对遥远爱情执著的追求与轻声的呼唤

12、;“我坐在书房里吟咏梅诗雪句脑子一片空白/我来到原野睁大期盼的双眼寻找,田野深处/一条老牛拖着犁铧在刺骨的冬水田里瑟缩前行/发现了青青的卖底碧绿的菜地之后/我把冬天抛给走过的脚步”(冬天),是作者对季节的感悟;“裹着你蒙蒙的雾气,望着你倒挂银河雷奔云泄/我的灵魂游弋成瀑流之中一尾长满翼翅的鱼”(黄果树瀑布),是写作者旅行途次所经受的灵魂洗礼。这可以说诗人自己的生活之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无病呻吟,孤芳自赏,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生活与感受。胡风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或者我们还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诗:只有建筑在自己的切实的生活体验之上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因此我们应该相信,石子走着一条踏踏实实的诗歌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