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41598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研究报告常州市丁堰小学 刘健一、研究背景 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综观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教师不能依据现状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在高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反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它能构建一种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2、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却出现了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其表现为:教学活动更多的变成教师的演示活动,学生观看媒体演示变成走马观花;小组学习计划的制订变成了组长个人学习计划,小组探究变成了个人表演;自主探究成了到处乱看,盲目跟从;必要的动手操作也不见了踪影,有的只是对网络提供的答案的简单了解;汇报交流成了单纯的知识陈述可想而知,上述现象如不尽快改观,就必然会造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从而逐渐导致许多学生失去在信息

3、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意义。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特提出此课题。二、研究目标1在求知方面,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活动有效获取知识。2在交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及合作精神。3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讨论、辨析、互相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张扬学生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5、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三、研究假设加强学习,通过实践使实验教师能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展开思维,各抒己见,激发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参

4、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四、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2、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有效的科学评价方法研究。4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活动指导方法的研究。五、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我校一年级到六年级中进行研究,参与教师全体数学教师。(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同时,也包括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的运用。行动研究法 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教学设想,制定具体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确定的时间、课时,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再通过听课、录象等方式监测实验的全过程,同时

5、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最后对实验进行反思,并确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实验法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实验的因变量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及个性发展等”。调查法 在实验前后,分别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及与人合作的态度等。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通过总结反思,记录心得、撰写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料法 通过翻阅各类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最新研究动态,吸收成功经验,以及时改进实验。六、研究步骤第一阶段:成立课题小组,开展调查培训(2006 .42006.5)首先成立课题组,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广泛阅读,并对师生的“教学”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结合实验要求进行专

6、题培训。第二阶段:实施课题研究,进行反馈调整(2006.62008.6.)通过教学实施,探索网络环境下促进学习活动有效的途径,策略和模式,检查各种资源设置的实际操作效果,并根据实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第三阶段:成果评价推广(2008.92009.2)对实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撰写研究报告,使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在推广中不断完善。七、操作策略1、调查分析(对象:教师和学生)2、理论学习(全体教师)3、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二次设计,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全体成员)4、行动研究(由组长订专题,全体成员参加,指定人员上课,全体讨论)八、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行动研究主题:对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 学

7、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课堂教学教学研 究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研究主题(一).调查调查内容;1.学生教学的态度及认识.2.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3.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和认识.学生调查表分析:对多媒体及多媒体教学知道一点的占44.4%,很清楚的占55.6%;很喜欢的83.3%,有点喜欢的占16.7%;认为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有22.2%,有时使用的占77.8%;大多数学生认为精妙的动画和图片,精彩的文字处理,是最吸引自己的注意的,有33.%的同学认为由多媒体创设情景产生的问题是最吸引自己注意的;电脑操作能力几乎没有的占16.7%,较好的占33.3%,一般的占50%;认为播放速度太快的占22.2%,

8、画面和音乐分散注意的占50%,剥夺自己活动机会的占33.3%。教师调查分析;在教师中,经常使用幻灯和投影的占100%,音像媒体经常使用的占人口总数60%,很少使用的占40%,计算机多媒体很少使用的占100%;在:1、课前教学准备困难,2、老师多媒体水平低,操作不熟练,3、收集相关资料及自制课件困难,4、没有与课本良好配套的丰富的资料库资料及相关课件,5、不具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环境等五项因素中,认为第一项因素占第一位的占用80%,第二项占40%,第三项占20%,第四项占20%,认为第三项占第二位的占人口总数60%,第四项占第三位的占60%,第五项占第四位的占40%,第二项占第五位的占40%。

9、改进思考:1、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水平。2、努力扩大课件来源。3、加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了解,从中选出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4、平时注意学校课件资源库的建设。5、适当进行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培训。 课堂实践:典型课例:角的认识 认识直角用字母表示数 (目的: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研讨和观察进一步验证和发现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缺憾)发现问题:1、缺乏更强的交互性;2、忽视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能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3、往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上不能很好把握;教学中仅能让学生由视觉产生感性认识;4、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融入这种教学环境中。 对策:1、加强

10、老师电教理论的学习。 2、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 3、科学并大量地运用电教媒体(尤其是光盘), 使电教课经常化和习惯化。 4、运用电教媒体要流畅自然。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研究主题:1:确立课题方案,初建课题网站框架;2: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的假设;情境引入-引导探究-自主练习-拓展应用-小结反思3:在课堂教学研讨中验证假设;研究思路:首先要求教师们在平时尽可能运用已有课件,下载课件及教材配套光盘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尽可能接近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以加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适应度; 其次,对此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自学,然后组织了专题讨论,最后通过

11、研究课来进一步体验,从而逐步验证和完善教学模式。典型课例: 数对 容量和升 认识方向 平移和旋转折线统计图小结和反思:在本阶段研究中, 我们验证了开始时假设的教学模式,并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完善和细化,学生也通过教师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提升了适应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往往在课的开始时兴趣比较浓厚,到后来参与的积极性就有所降低,如何更好的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将成为我们下阶段的研究目标.课件介入策略;1、动态模拟。2、过程演示。 3、入机交互。4、虚拟现实。 第三轮行动研究研究主题:1: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决定在本阶段进行网络环境下和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动

12、机的研究,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2:确定一个重点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围绕本专题进行个人研究研究至少5次,初步尝试个人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典型课例:轴对称图形 ( 一次设计) (二次设计)平行与相交(一次设计) (二次设计)公顷的认识 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流程:计划-实践-观察-反思研究结论:多媒体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2 促进学习成功,强化学习动机。3 促进评价反思,深化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

13、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其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成电子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其二,利用投影仪,可以把教师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范例或典型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或讨论、或质疑、或讲解,便于聚焦学生的思维,达到正确的思路得到强化的目的。其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猜一猜、对口令、聪明屋、多媒体直观演示等,使他们在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四,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生的互评,强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

14、意识。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1. 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第二,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 2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兴趣。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同时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切。第三、应该不断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3.提供简单实用的交互 4. 设计能给予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的作业测试 5.提供激

15、励性的学习评价 第一、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积极的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第三、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小结与反思 通过连续两个阶段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探索,虽然还没有基本形成一套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们丰富了自己的课题资源库,同时,在各级电教方面的评比活动中,先后获得了十几项国家级奖励,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论文,教育叙事报告,课堂教学评比等,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在总结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于今后改进的缺点:1/课题网页还不能充分体现研究的轨迹;2/研究资料及有关图片和录像有时不能及时上传,以供教师及时交流,反思和学习;3/研究计划制定的还不够具体;4/每一阶段还没有能够体现出本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