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740351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课时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_ 得分_第二单元检测一、积累与运用(3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收敛(lin)缄默(jin)豁然贯通(hu)B琐屑(xu) 媲美(p) 锲而不舍(qi)C盘旋(xun) 倔强(jing) 长吁短叹(x)D绮丽(q) 卓越(zhu) 心会神凝(nng)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萌发苏醒融化风雪载途B丘凌鸭蹼窥探草长莺飞C次第刺槐枯燥消声匿迹D悬殊农彦邀请周而复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4分)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B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C邓稼先作

2、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D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4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分)(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3、)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A BC D6阅读傅雷家书内容,回答问题。(6分)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

4、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1)文段中“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2分)_(2)令傅雷“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4分)_7默写。(每空1分,共9

5、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2)蒹葭萋萋,_。(3)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_?(4)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5)_,波撼岳阳城。(6)_,并怡然自乐。(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8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根据示例再补充两项。(4分)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活动三:_活动四:_二、阅读理解(61分)(

6、一)林边莲雾(19分)林清玄到南部演讲,一位计程车司机来看我,送我一袋莲雾。他说:“这莲雾不同于一般莲雾,你一定会喜欢的。”“这莲雾有什么不同吗?”我把莲雾拿起来端详,发现它的个儿比一般莲雾小一点,颜色较深,有些接近枣红。“这是林边的莲雾,是我家乡的莲雾呀!”他说。“林边不是生产海鲜吗?什么时候也出产莲雾呢?”我看着眼前这位出身于海边,而在城市里谋生的青年,他还带着极强的纯朴勇毅的乡村气息。青年告诉我,林边的海鲜很有名,但它的莲雾也很有名,只可惜产量少,只有下港人才知道,不太可能运送到北部。加上林边莲雾长得貌不起眼,黑黑小小的,如果不知味的人,也不会知道它的珍贵。来自林边的青年拿起一个他家乡的

7、莲雾,在胸前衬衫上来回擦了几下,莲雾的光泽便显露出来,然后他递给我叫我当场吃下去。“要不要洗一下?”我说。“免啦,海边的莲雾很少洒农药。”我们便在南方旅店里吃起林边莲雾了,果然,这莲雾与一般的不同,它结实香脆、水分较少、比一般莲雾甜得多,一点也吃不出来是种在海边的咸地上。我把莲雾的感想告诉了青年,他非常开心地笑起来,说:“我就知道你会喜欢,今天我出门要来听你的演讲,对我太太说想送一袋莲雾给你,她还骂我神经,说:莲雾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我就说了:心意是最贵重的,这一点林先生一定会懂。”我听了,心弦震了一下,我说:“即使不是林边的莲雾,我也会喜欢的。”“那可不同,其他莲雾怎么可以和林边的相比!”

8、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拿一个莲雾在胸前搓搓,就请他吃了,我们两人就那样大嚼林边莲雾,甚至忘记这是他带来的礼物,或是我在请他吃。话题还是林边莲雾,我说:“很奇怪,林边靠海岸,怎么可能生出这样好吃的莲雾?”“因为林边的地是咸的,海风也是咸的,莲雾树吸收了这些盐分,所以就特别香甜了。”他说。“既然吸收的盐分,怎么会变成香甜呢?”“它是一种转化呀!海边水果都有这种能力,像种在海岸的西瓜、香瓜、番茄,都比别的地方香甜,只可惜长得不够大,不被重视。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比,就像我们吃水果,再不甜的水果只要沾盐吃,感觉也会甜一些。”这一段话真是听得我目瞪口呆,从盐分变成香甜感觉上是那样的自然。看我有

9、点发怔,青年说:“这很容易懂的,就像如果我们拿糖做肥料,种出来的不一定甜,前一阵子不是有些农人在西瓜藤上打糖精吗?那打了糖精的西瓜说多难吃,就有多难吃!”在那一刻,我感觉眼前的林边青年,就是一位哲学家。后来,他告辞了,我独自坐在旅舍里看着窗外黯淡的大地,吃枣红色的林边莲雾,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感念这青年开老远的车,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也感念他给我的深刻启发。在生命里确实是这样的,有时我们是站在咸地上,有时还会被咸风吹拂,这是无可如何的景况,不过,如果我们懂得转化、对比,在逆境中或者可以开出更香脆甜美的果实。这样想来,林边莲雾是值得欢喜赞叹的,它有深刻的生命力,因而我吃它的时候,也不禁有庄

10、严的心情。【网友评论】恬淡自然,蕴含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写作套式并不新颖,基本上都是以小见大,或类似于比兴手法。即由此物到彼物,逐渐衍生出禅意和哲理。面也较窄,多如花鸟虫鱼,吃喝品茗,民间杂艺,修佛类,但绕来转去即成人生顿悟,机杼自见。知乎网友评论林清玄的散文都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网友评论9林清玄的散文,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请

11、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_10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1)“那可不同,其他莲雾怎么可以和林边的相比!”他理直气壮地说道。(3分)_(2)这一段话真是听得我目瞪口呆,从盐分变成香甜感觉上是那样的自然。(3分)_11“林边莲雾”有什么特点?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_12【网友评论】中提到林清玄擅长挖掘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以此呼唤人们内心的美好情愫。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计程车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_(二)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18分)杨阳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讨论了法律与气候的关系。他注意到,人们因为气候的不同会导致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寒冷的国家

12、,人们对快乐不够敏感;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敏感性就要强些;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极为敏感。气候是用纬度来区分的,不过因此也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感觉的敏感程度对它加以区分。如果你曾经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过一些歌剧,虽然剧本相同,演员亦相同,但你会发现,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相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显得很冷淡,而另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令人难以置信。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性格不受拘束,脾气也相对暴躁一些。而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较少,需要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养成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人们习惯于穿着厚重的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