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71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 世界地理概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地理概况(对应学生用书第371页)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D板块的内部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高度数值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1.A2.C第1题,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世界最深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第2题,仔细读图,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约为海洋面积的40%

2、,A错;全球陆地近2/3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B错;图中明显表明,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 000 m,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 000 m,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高度数值,C对;大陆架的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 m,而全球海水平均深度为4 000 m,两者相差很大,D错。(2019四川一模)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4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暴雪B烈风C酷寒D冰原3.B4.C第3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通过大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第4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

3、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影响形成的特征。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56题。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6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5.B6.D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45N附近,且分布着一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此外植被覆盖区在西部,东部是高原荒漠区。上述信息表明,该区域的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处在山脉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植被茂盛,而东部位于

4、山脉的背风地带,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荒漠。可见,该区域降水西多东少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即山脉阻挡西风)造成的。第6题,北美洲太平洋沿岸45N附近分布着南北走向的山脉,且山脉之间高原荒漠广布,与图示信息相吻合。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78题。7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AB

5、CD8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老龄化问题严重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死亡率较高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ABCD7.B8.C第7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在图中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第8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甲、乙

6、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甲乙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1)写出图中A、B海峡的名称。(2)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4)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根据经纬度及海峡轮廓判断A、B分别为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第(2)题,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

7、压控制,风平浪静。第(3)题,描述分布规律,依赖于对图中等值线信息的判读。其形成原因可从海陆分布及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分析。第(4)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气温高低、温差、光照以及降水等方面,而水果种植业强调光照和温差对有机质积累的影响。答案(1)A为直布罗陀海峡,B为马六甲海峡。(2)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3)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4)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

8、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10(2019常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北距土耳其40千米,东距叙利亚96.55千米,南距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402.3千米。全岛分为三个主要气候区:中部低地平原气候最干热;山区雨量最大而日照最少;沿海地带介于两者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山地可达6001 000毫米,但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岛上没有常年河流,只有少数间歇河,平时取用地下水。常住人口约117万(2015年)。(1)分析中部低地平原气候干燥的原因。(2)分析塞浦路斯无常年河流的原因。(3)有人认为塞浦路斯可以通过大力开采地下水来解决淡水资

9、源不足问题,请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不合理性。(4)我国某公司计划到塞浦路斯投资建设海水淡化厂,你认为是否可行?请为该公司的决策做简要的市场投资评估。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主要从地形条件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主要从气候条件及塞浦路斯国土面积小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联系地下水的储量和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进行回答。第(4)题,解决海岛缺水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海水淡化。可行:主要从海水淡化的技术和海水淡化的市场进行分析评估。如果回答不可行,主要从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从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市场的消费量进行分析说明不可行的原因。答案(1)处于特罗多斯山的背风坡(雨影区

10、);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位于岛的中心区域,离海较远,水汽更少。(2)雨季时间短,降水量不大,河流流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低;河流缺少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岛屿面积小,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小。(3)雨季短,降水量少,下渗量小;旱季时间长,蒸发旺盛,地下径流量小;过度开采地下水,加剧水位下降,甚至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循环,导致水质下降。(4)可行。 淡水资源缺乏;距离亚、非、欧大陆较远,进口淡水成本较高;海水淡化的市场前景好;海水淡化技术日渐成熟;远离大陆,水质好且海水量大。或不可行。 海水淡化工程投资大,耗能多;该海域海水盐度较高,淡化成本高;冬季降水较多,有季节性河流及地下水;人口较少,淡水供需矛盾并不突出;经济增速较缓,市场空间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