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67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近代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呈变暖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

2、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消耗;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节水节能及耐高温、耐干旱技术将获得市场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废弃物排放。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3、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2.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

4、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凉爽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微点1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微点2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

5、,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微点3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加上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导致物种灭绝。(2)海水温度变化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化,导致鱼类聚集地变化,使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加重。微点4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破坏。(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微点5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赤道

6、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3)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4)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5)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7、。微点6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原因如下:(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3)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微点7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1)从年降水总量上来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可从最多降水月的降水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最多降水月超过600 mm,热带草原气候最多降水月不足400 mm。微点8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

8、不同期。(2)从地理位置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微点9区分温带气候的方法(1)7、8月降水多的为温带季风气候。(2)各月降水均匀(50 mm左右),最冷月均温大于0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3)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全球气候变化(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

9、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D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20晋江四校模拟)

10、下图示意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候、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变化与冰川变化之间的关系是 ()A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退缩B气温、降水量的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呈正相关C降雪减少,冰川融化量增大D气温升高,冰川补给量增大2气候的变化可能对该地区绿洲农业产生的影响是()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低温冻害减少B蒸发旺盛,冰雪融水减少C降水减少,灌溉用水减少D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解析:第1题,图示该地区19602010年,气温、降水量

11、波动上升;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面积减小,冰川退缩。故选A。第2题,该地气温整体上升,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延长;由图可知,该地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故选D。答案:1.A2.D(2020深圳调研)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35题。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12、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4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5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解析:第3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第4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

13、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第5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答案:3.A4.B5.C影响气候的因素(2018高考全国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

14、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图解思路】【尝试解答】A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形成因子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干燥;海风(向岸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季风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下垫面海陆分布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洋流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