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59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1)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2)风带名称成因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

2、)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

3、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微点1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

4、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如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微点2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微点3“”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全球风带可以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下图所示: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丙为南半球,乙为赤道。进一步根据高压气流向外(

5、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判断气压带的名称。微点4(1)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属于热力型气压。(2)陆地上为高压,说明为冬季;陆地上为低压,说明为夏季。微点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微点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4)

6、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气压带和风带(2018高考全国卷)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12题。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B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

7、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4)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3读风向,辨气压带(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

8、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秋分。(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1)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2)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

9、图,回答12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答案:1.B2.B(2020运城模拟)下图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35题。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高气

10、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B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中纬西风带西北风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A与 B与C与 D与5当图中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A错。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是副

11、热带高气压带,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对。第5题,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答案:3.C4.B5.A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018高考北京卷)如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

12、接近()A冬至 B小满C夏至 D立秋【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A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大气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 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的是()A中国 B中亚C日本群岛 D东西伯利亚2与亚洲高压1 025 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洋流性质C海陆温差 D地形地势差异 解析:第1

13、题,由材料可知,1 025 hPa等压线是亚洲高压分布范围的标注线,读图可知,图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该线位置最不稳定,说明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D正确;中国该线位置变化较东西伯利亚小,A错;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B错;日本群岛位于亚洲高压范围以外,C错。第2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C正确。答案:1.D2.C徐州地区属于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东亚范围。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单位:hPa)能正确表示1月份亚欧大陆与太

14、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4受季风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月份,徐州盛行偏南风B冬季,徐州温和干燥C7月份,徐州盛行偏北风D夏季,徐州高温多雨解析:第3题,1月份亚欧大陆中部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寒冷,在大陆中部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此时P地盛行西北季风。结合以上分析,选项B正确。第4题,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徐州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徐州盛行偏南风,气候高温多雨。选项D正确。答案:3.B4.D大气降水(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C地 D地【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