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59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转移规律: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目的地: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3)市场因素(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

2、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出地):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入地):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1)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出地):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设计和营销环节。(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入地):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加工环节。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1)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出地):污染产业转出,环境质量改善。(2)发展中国

3、家或地区(迁入地):区域地理景观改变,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1)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出地):随着产业转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入地):大量产业迁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微点1产业转移方向的一般规律(1)资源密集型工业布局由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例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再到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2)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3)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微点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

4、转移的有利条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有优惠政策的支持,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等。微点3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影响的表现(1)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是有利的。(2)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但常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差。(3)对就业的影响产业转移会使转出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使转入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微点4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多为生产中的加工

5、环节,附加值很低;为改变在产业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将附加值高的研究、开发一起引进。产业转移及其影响(高考全国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

6、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A3.D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如下图:(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如下图: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

7、析如下图所示: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出区和产业转入区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2020黄冈模拟)山东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及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据报道,在氨纶产业整合加速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下,该公司收购了宁夏越华氨纶资产,并将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本部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芳纶(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产业。据此回答13题。1促使该公司将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劳动力丰富B中西部产业

8、基础好C为了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2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A提供了就业机会B向西迁移研发中心C制约当地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3在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同时,泰和新材料公司本部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国外资金B进口国外产品,替代国内产品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竞争优势解析:第1题,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东部小,劳动力资源并不比东部丰富,A错;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较差,B错;促使该公司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及土地价格等较低),C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较低,D错。

9、第2题,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该企业并没有将研发中心向西部迁移;会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故选A。第3题,由材料“本部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芳纶(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产业”可知,本部的发展战略为加强研发,强化竞争优势。故选D。答案:1.C2.A3.D(2020秦皇岛调研)产业梯度系数表示某地区某一产业在整个区域中所处的位置。产业梯度系数越大,产业优势越明显。下表示意云南省部分产业的产业梯度系数,近年来云南省承接的主要产业与之吻合。据此回答46题。产业烟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矿业非金属产业印刷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化工业产业梯度系数11

10、7.9246.23.12.51.41.24.云南省承接烟草业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产地B烟草市场广阔C国家政策支持D科技水平高5云南省大力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B城市化水平提高C第三产业发展迅速D产业结构优化6有利于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加大烟草业比重B积极发展冶金工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解析:第4题,产业梯度系数越高,产业优势越明显;云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烟叶产地,原料丰富,烟草产业优势明显,利于承接烟草产业,故A正确。第5题,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主要是烟草产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云南省大力承接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

11、业,可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城市化水平提高,故B正确。第6题,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故C正确;云南省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如烟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都是污染重的产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B、D错误。答案:4.A5.B6.C“一带一路”和区域协调发展(2018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1)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

12、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1“一带一路”(1)基本概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巨

13、大。(2)合作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方向:一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中国经中亚、西亚至地中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3)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4)合作重点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

14、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15、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2京津冀协同发展(1)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2)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