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58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检测(十三)学生用书P415(单独成册)(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2次往返的路线图,航行途中危险系数高,航线选择十分关键。2018年11月我国展开第35次南极科考工作,计划在中山站附近建立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此前,考察队员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蓝冰”是指由积雪压实形成的冰川冰,最初呈白色,经过漫长岁月,气泡逐渐减少,冰体晶莹透彻),适合机场建设。据此回答13题。1“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域途中,航线常需及时调整,其最主要依据是()A海

2、水温度B洋流流向C海洋生物 D气象资料2“蓝冰”区成为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主要优势是()A风力较小 B降雪较少C冰川牢固稳定 D积雪厚度较薄3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扩大科考范围完善保障体系缩短医疗救助时间调整极地科考时间A BC D解析:第1题,图示航行海域地处西风带,海浪大,且南极附近海域海冰多,航行时要依据气象资料来分析风向变化,确定安全性高的路线。洋流是海洋表层流向稳定的水流运动形式,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第2题,蓝冰“由积雪压实”,说明冰川牢固稳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第3题,永久机场投入使用,以该机场为基地,储备物资,利于在飞行距离范围内进行科考,对周边科考事故进行及时救援。答案:

3、1.D2.C3.A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45题。4利马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低纬度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B地处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5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

4、热带雨林气候C乙处气候是因其地处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D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解析:第4题,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地处低纬度地区,又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形成大雾天气。所以选A。第5题,甲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A项错;甲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项错;乙地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C项错;甲地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D项正确。答案:4.A5.D(2020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新西兰牛奶生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6月1日是新西兰畜牧

5、业传统的“吉卜赛日”,它标志着一个产奶季的结束,全国绝大多数奶牛进入为期几个月的“干奶期”。读某年新西兰畜牧业经济数据统计图,回答68题。6新西兰奶牛进入“干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C河流 D土壤7影响新西兰牛乳制品厂空间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 B交通C市场 D原料8M地畜牧业呈现“饲养多,加工厂少,制成品出口占比低”的特点,形成该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交通不便 B人口众多C原料外输 D技术落后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6月份开始,新西兰奶牛进入几个月的“干奶期”,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该时段气温相对较低。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可知,牛乳制品厂空间分布应靠近原料产地

6、。第8题,读图可知,M位于南岛,靠近海洋,交通便捷;新西兰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岛,南岛人口稀少;新西兰是发达国家,技术较为先进。可推知该地原料输出多,加工少。答案:6.A7.D8.C(2020江西南康中学、于都中学联考)卡普阿斯河(见下图)发源于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交界处的山脉,自东向西流,在坤甸(庞提纳克)西南的一大片沼泽三角洲处分为两条支流注入海洋。卡普阿斯河全长1 000多千米,大部分河段可通航,流域内地形以平原、沼泽为主,降雨丰富,其干支流上修建了一些大坝工程,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都相当低。据此回答911题。9卡普阿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湖沼水C地下水 D冰川融水10卡普

7、阿斯河干支流上修建大坝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养殖 B蓄水灌溉C防御洪涝 D发展旅游11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起伏较大 B自然环境恶劣C河流落差较小 D冻土发育广泛解析:第9题,结合图示经纬度可知,卡普阿斯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雨丰富,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对。第10题,卡普阿斯河流域内地形以平原、沼泽为主,水流速度慢,全年降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故其干支流上修建大坝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洪涝,C对。第11题,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热带雨林区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生存,B对。该流域内以平原、沼泽为主,

8、地形起伏较小,A错。河流落差较小是水能较少的原因,不是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低的原因,C错。该流域内没有冻土发育,D错。答案:9.A10.C11.B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

9、影响。(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解析:(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使得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湖泊;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使里海流域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该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里海获得的补给减少,湖水盐度升高,里海逐渐演化为内陆湖。(2)主要从里海水分收支的角度进行分析。末次冰期气温仍较低,蒸发较弱,湖水支出量较少;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大量冰雪

10、融水汇入里海,里海淡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从而使里海盐度下降,演化为淡水湖。(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汇入里海的冰雪融水急剧减少,里海的主要补给类型变为大气降水;里海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且受西部山地的阻挡,周边地区降水量较少,入湖淡水量少;里海所在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冬半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且随着气候进一步转暖,蒸发更加旺盛,里海的盐分不断富集,逐渐由淡水湖演化为咸水湖。(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切断黑海与地中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是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

11、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13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4分)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年龄段比重(%)小于35岁5.13554岁33.555岁及以上61.4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生产规模(公顷)比重(%)小于250.921033.6大于1015.5(1)据图概括意大利

12、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6分)(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8分)(3)据表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4分)(4)请你为意大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解析:(1)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且向地中海延伸的亚平宁半岛上,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结合图例说明即可。(2)读图可知意大利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波河平原。当地属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热量充足而降水少、水分不足,且是农作物生长重要时期,需要人工灌溉。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

13、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3)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意大利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中老年人口占比重大;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农场规模小,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体系和农业保险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答案:(1)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

14、主要分布在北部波河平原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在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撒丁岛均有分布;葡萄主要分布在亚平宁半岛西部和撒丁岛北部;橄榄主要分布在西西里岛东部和亚平宁半岛西部;柠檬主要分布在亚平宁半岛东部。(2)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3)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体系和农业保险政策;培育良种,形成农产品品牌;发展绿色农业旅游;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水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