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56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四、案例1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沿岸海区的影响洋流状况大气环流气候状况海洋生物正常年份上升流强烈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形成荒漠形成渔场厄尔尼诺发生年份上升流减弱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鱼类死亡2.青藏

2、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五、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2)主要体现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实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氧气二氧化碳、水消耗有机物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六、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岩石水(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

3、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以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2)发育条件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地形条件该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文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生物和土壤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加上土壤中有机质的

4、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微点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3)改造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4)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微点2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微点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关联性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微点4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试题

5、答题思路(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题术语生存空间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气候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环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天敌缺少,天敌少;受到天敌威胁人类活动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题术语生存空间湖面(

6、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气候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文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食物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使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

7、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回答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

8、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

9、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了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 026.5 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 mm。读图,回答12题。 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

10、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解析:第1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第2题,大规模咖啡种植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

11、,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答案:1.C2.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地表1 m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3)

12、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降水量少(低于400 mm),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 m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

13、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

14、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2地理环境整体性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其花色变化与土壤酸碱度有关,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