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9654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生用书P228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气候大部分为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分布有冻土和沼泽二、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土地开发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三、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布局

2、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林木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四、东北农业问题及对策主要方面问题原因对策黑土的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层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重采轻育;森林火灾;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3、设,保护生态环境湿地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沼泽地的开垦;湿地植被的破坏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微点1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微点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农业

4、发展方向。微点3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续表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学生用书

5、P229(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

6、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等。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

7、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作物一年三熟,东北作物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率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

8、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影响商品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政策农业生产政策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3.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

9、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2020温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黑龙江省简图。材料二下图为图中甲地(坡度在05之间)不同坡向黑土流失形成的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统计图。(1)指出1

10、971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变化及此变化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2)简述黑龙江省春季低温对玉米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3)说明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对黑土起到的保护作用。(4)比较甲地阴、阳坡黑土流失的主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北界较1971年偏北,故1971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北界向北移动;种植边界再向北山地增多,气温降低,故种植边界继续北移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是北部以山地为主,平原少;气候风险加大。(2)黑龙江省的春季低温使病虫害减少,春季蒸发弱(降雪多),土壤湿度高,利于玉米生产;但低温也会造成冻害严重;播种时间延迟

11、(土壤解冻晚,不利于播种;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3)大豆根系具有固氮作用,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高肥力。(4)由材料二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北坡、东北坡单位面积毁地面积和沟壑密度远大于南坡,故阴坡水土流水严重。原因是阴坡冬季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季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季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严重。答案:(1)种植北界向北移动(向北扩展或者面积变大都是错的)。北部以山地为主,平原少;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气候风险加大。(2)有利:低温病虫害少;春季蒸发弱(降雪多),土壤湿度大,可以缓解春旱

12、。不利:冻害严重;播种时间延迟(土壤解冻晚,不利于播种;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3)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高肥力。(4)阴坡黑土流失严重(或阳坡黑土流失不严重或涉及比较即可)。阴坡冬季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季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季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严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用书P231(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

13、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

14、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或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常见措施如下:不利区位条件常见措施气候热量不足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耐寒作物)降水时间分配不均蓄水工程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设施光照不均匀植物的下端光照不足,通过地膜覆盖反射太阳光昼夜温差增大措施地面铺鹅卵石减小措施烟雾防霜冻;东南丘陵区冬季夜晚喷水,防低温冻害地形起伏大缓坡修梯田,陡坡不宜发展农业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灌溉水源不足、不稳定水利工程措施土壤酸种植适宜农作物,如茶树,或加石灰中和土壤瘦施肥,保持水土碱改善灌溉设施或种植耐盐碱作物干地膜覆盖生物农业病虫害生物措施:利用生物链工程措施:可在植物的生长期加塑料袋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思路发展方向具体内容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