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39032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04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1960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的协议,该年被定为( ) A国际心理卫生年 B国际心理年 C国际心理健康年 D国际健康卫生年2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在一定的环境与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 )A绝对的稳定性 B相对的变异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相对的客观性3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不包括( )A性别因素 B生活事件因素 C体质因素 D

2、年龄因素4在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辅导的出发点是( )A个性 B共性 C教育性 D主体性5学校心理辅导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即形成良好的( ) A情绪稳定性 B情绪适应性 C交往稳定性 D交往适应性6下列哪个阶段是整个心理辅导的基础?( ) A开始阶段 B指导与帮助阶段 C巩固与结束阶段 D解决问题阶段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心理辅导中影响技术的是( )A摘要 B情感反应 C重复 D解释8清单法属于(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9通过观察一堂课内男女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次数来研究男女学生的成就动

3、机,这种方法属于( )A实况详录法 B时间取样法 C事件取样法 D轶事记录法10弗洛伊德认为,形成神经症状的根源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它们是来访者( )A早年形成的症结 B青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C中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D晚年形成的症结11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种势力”是(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个人中心法 D认知重建法12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不做评价,该方法是( ) A相声表演法 B两难问题法 C脑力激荡法 D小组讨论法13张明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老师用赞赏的目光冲他微笑,夸他“真好”,这是( ) A物质性奖励 B活动性奖励 C社会性奖励 D自我奖

4、励14“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这种不良认知是( ) A过分概括 B追求完美 C虚拟陈述 D走极端15“自主训练法”的发现者是( ) A斯金纳 B艾森克 C沃尔帕 D舒尔兹16有些人就像“人来疯”的小孩子,总想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喜欢自我炫耀,言语表情动作过分夸张、做作,这属于( ) A攻击型人格障碍 B癔症型人格障碍 C依赖型人格障碍 D强迫型人格障碍17“学习时感到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这种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是( ) A考试怯场 B注意力分散 C学习方法不当 D学习疲劳18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 ) A认知 B情感 C

5、行为 D意志19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话不太顺从了,有时表现得“越大越不听话”,这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 A闭锁性 B社会性 C冲动性 D过渡性20满灌法对下列神经症疗效最为显著的是( )A抑郁症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十分重视个体的人格完整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并提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的著名心理学家有( ) A坎布斯 B密特尔曼 C华生 D罗杰斯 E马斯络22学校心理辅导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A心

6、理健康教育课 B行为矫正 C心理测量 D会谈 E沟通分析23不完全参与观察避免了被研究者的紧张和疑惑,缺点则是被观察者容易出现( )A主观成分 B不合作行为 C隐瞒行为 D掩饰行为 E夸大行为24贝克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形式归纳为( )A注意推断 B选择性概括 C过度引申 D夸大或缩小 E走极端的思维25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表现为( )A从顺从他人评价发展到有独立见解的自我评价 B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C自我评价以抽象性为主 D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评价 E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

7、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6心理卫生有两重含义,其中一重含义是增进入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对此有时又称之为“ ”。27健康心理的第一条标准是 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28学校心理辅导人员与辅导对象之间的交往中,必须注意辅导人员与辅导对象之间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和 。29在辅导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的潜能获得更好的开发与舒展,个性日臻完善,健康地迈向生活,要以对学生的 为基础。30认知重建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贝克和麦肯鲍姆等人。31运用价值观辨析法时,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 和价值陈述。32“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得多”,这是不良认知中

8、的症状及表现。33中小学生的学习卫生问题主要包括 卫生问题和适应性卫生问题。34性成熟带来的性紧张和 是中学生烦躁不安情绪产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35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性的 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6个别心理辅导 37行为强化法 38心身疾病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9简述判断个体心理是否健康庆坚持的四条基本原则。 40简述影响性摘要在心理辅导的作用。41简述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的区别和联系。 42简述自我中心的主要表现。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43(本题12分)试论述情结不稳定的表现及辅

9、导要点。44(本题15分)一些同学有这样的的表现,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不承认错误,易和他人陷入激烈的争论中,什么事情一定要争个是非明白,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请分析这些同学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常用的辅导方法。2011年4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答案(课程代码:004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 2C 3B 4A 5D6A 7D 8A 9B 10A 11C 12C 13C 14A 15D 16B17D 18A 19D 2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E22ABCDE23BCDE24ABCDE25ABDE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心理辅导 27认知能力 28感情距离 29心理评估 30艾里斯 31态度 32不敢面对 33发展性 34性压力 35心境低落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6个别心理辅导就是辅导人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所开展的辅导活动,一般是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形式予以具体实施。具体方法有门诊辅导、设立热线电话、个别会谈、咨询等。37行为强化法是指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所谓强化就是任何有助于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38心身疾病是指由于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身

11、体组织或器官等生理方面的疾病。广义地说,绝大多数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只是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9(1)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这是研究心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的。(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4)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思考:首先是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一个人心理的形式与内容应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即同一性;其次是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最后是个体人格的稳定性。40影响性摘要的作用: (1)使来访者系统、清晰地了解辅导

12、人员的意见、建议和辅导要点。 (2)利用影响性摘要可以为辅导人员增加新的意见和建议提供机会。 (3)影响性摘要往往暗示着一个会谈阶段或一个主题的结束。当一个主题讨论完结,准备转入下个主题时,起着巩固阶段性成果的作用;在会谈结束时,起概括性总结的作用。41区别:二者目的不同。心理测量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对抽象的心理现象提供定量化的数值和描述,并不关注对测量对象价值的评定判断,因而难以全面说明与透彻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评估则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侧面、多角度对评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量化的结果进行理论阐述与逻辑分析,实现对学生心理现象的确切说明。联系:进行心理评估离不开心理测量,否则就失去了评估的依据和基础。心理测量离不开心理评估,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42(1)过分关注自身健康与症状。(2)相信别人一定时时事事在关注自己,因此也更加自我关注,眼光无法越过自己看别人和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