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738911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评价体系下2020届高三全国卷物理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坚决克服唯分数 唯升学 唯文凭 唯论文的顽瘴痼疾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二 新形势下高考试题有哪些特点 一 聚焦主干内容 二 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三 凸显学科特点 强化关键能力 四 注重能力 体现探究 五 贴近生活 关注科技 六 注重利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七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聚焦主干内

2、容 2019年高考物理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聚焦高中物理学科主干内容和要求 以主干的 学生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设计试题 避免超纲 过难过繁的内容 试卷必考部分主要涵盖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 以受力分析和物体平衡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静电场 电路 磁场和电磁感应等重要内容为主线 选考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光的反射和折射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主要内容 各套试卷中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占考试内容比例和分数权重较高的 都是重点 较难的试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主干知识 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 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回归课堂教

3、材 避免超纲学 超量学 二 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 以稳定为主 适度创新 体现新课标理念 试卷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表述科学 规范 题型设计合理 各模块比例恰当 难易梯度设置得当 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 对考纲中涉及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 这对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导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 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 规律的理解 要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参与体验 要注重物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通 要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9年全国 卷第21题通过情景改造创新 将在地球上常做的 在弹簧弹

4、力作用下小车做加速运动这一小实验 迁移到M星球和N星球上 并结合a x图线考查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掌握 2017年全国 卷第15题通过情景改造创新考查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这些试题都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物理知识外 还要学生灵活的进行知识迁移 三 凸显学科特点 强化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种能力目标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特点 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 信息加工 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 引导学生培育支撑终身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比如 2019

5、全国I卷第16题利用我国 长征九号 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背景 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理解和应用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 2018全国III卷第19题利用竖直矿井中装矿石的矿车在两次提升过程的速度 时间图线 考查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 加工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作出推理判断的能力 2018全国I卷第18题考查动能定理 机械能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四 注重能力 体现探究 新课标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

6、问题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同时 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了对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试题注重物理过程的设计 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 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9年全国 卷的第22题考查了电路连接 电表改装 误差分析 2017年全国 卷的第22题 这个实验题就借助自制滴水计时器来考查学生对打点计时器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这种对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很高的题目不仅在实验题中出现 也经常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出现 五 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注重联系实际 突

7、出应用能力的考查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 基础 能力 应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体现了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体系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技巧 试题注重将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与科学研究的进展 生产实践 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突出物理学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 例如2019年全国I卷第18题以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竖直起跳扣篮为背景 2018年全国I卷14题以高铁为背景 24题以烟花为背景 2017年全国 卷第18题 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背景 2016年全国 卷第15题 以现代质谱仪为背景 2015年新课标 卷第21题 以航空航天为背景 这类题目的情景有的较新 有

8、的非常接地气 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 六 注重利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文字 图形 图线 图象 函数关系式是表达物理规律的常用表达方式 其中以图象或图表方式呈现的试题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 加工信息 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例如2019年全国I卷第20题要求根据B t图线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和计算电动势E的大小 第21题 考查学生对物理图象的运用 通过a x图象求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及其质量和密度 2019年全国I卷第25题 考查学生对A物体v t图象的理解 通过图象求碰撞前后的速度 加速度 2019年全国I卷第34题考查学生对机械振动图像和机械波图像关系的理解 2019年全国II卷第

9、14题通过F h图像 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理解 七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验题的设计中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原理和步骤 反思实验结果 提出改进的措施 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 2018全国I卷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境 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全国II卷第22题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所给器材 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 设计实验电路 较好地反映考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2018全国III卷第22题要求考生给出一条能够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 让考生在反思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措施 鼓励考生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0、 体现了考生的创新意识 附 近三年全国I卷物理知识点统计 三 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间的综合 二 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间的综合 1 力学部分 物体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电磁学部分 带电粒子在电 磁场中的运动 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 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主要体现在力学 带电体在电场 磁场中运动 电磁感应过程中线框或导体棒的运动等形式 2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含动量定理 3 以带电粒子在

11、电场 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4 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 串 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限流法 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 外接法 二 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 1 重视二级结论的运用2 帮助学生彻底弄清高中物理中易混的概念和模型

12、3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 做好专项训练 1 重视二级结论的运用 二级结论 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 熟记并巧用一些 二级结论 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 节约解题时间 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 等时圆规律 质点由静止在恒力F1作用运动t时间后 又在反向的恒力F2作用t时间 质点恰回到出发点 则有 速率之比 动力分配原理 图1和图2中两物体的摩擦因素都为零或摩擦因素相等 则拉力 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 轨迹重合 偏移量 速度偏向角满足 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 串反并同 结论 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 改变极板间距离不

13、影响极板间电场强度 场强为 带电粒子以垂直电场速度进偏转电场 接着进入匀强磁场 进出磁场边界点的间距 垂直边界速度 当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等于圆形磁场半径时 平行进入磁场汇聚一点 从一点进磁场必平行出 含变压器的电路动态分析 输入端与原线圈间有电阻r 副级线圈接负载电阻R 则有 当斜面和水平面与物体间动摩擦因素相同时 x是位移沿水平方向投影 等效电阻 例1 2011四川 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 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 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 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 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 则 A 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化了B 整个过程中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为2m

14、gtC 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D 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 解析 有结论 2 得a 3g 电势能变化量为4mg gt2 2mg2t2 A错误 根据动量定理 P mgt 3mgt 2mgt B正确 小球减速到最低点和最初加速时的动能变化量大小相等为 C错误 从A点到最低点重力势能变化了 D正确 答案为BD 解析 由动力分配原理 得A正确 2 彻底弄清高中物理中易混的概念和模型 交流电的 四值 最大值 瞬时值 平均值 有效值 结合能 比结合能和核能 结合能 将原子核分解成自由的核子时所需要的能量 比结合能 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 核能 指的是核反应所释放或要吸收的能 即

15、 解析 由 式可得正确答案是B 电压表与静电计工作原理区别 AC 活结与死结 轻绳与重绳同一根轻绳上张力处处大小相等 重绳上不同点张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解析 选AB设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 由平衡条件可知 2Fcos mg 所以设绳子总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s 由几何关系L1sin L2sin s 得 绳子右端上移 L s都不变 不变 绳子张力F也不变 A正确 杆N向右移动一些 s变大 变大 cos 变小 F变大 B正确 绳子两端高度差变化 不影响s和L 所以F不变 C错误 衣服质量增加 绳子上的拉力增加 由于 不会变化 悬挂点不会右移 D错误 例5 如图所示 山坡上两相邻高压塔A B之间架有匀质粗

16、铜线 平衡时铜线呈弧形下垂 最低点在C 已知弧线BC的长度是AC的3倍 而左塔B处铜线切线与竖直方向成 30 角 问右塔A处铜线切线与竖直方向成角 应为 A 30 B 45 C 60 D 75 轻绳模型和轻弹簧模型对物体瞬时作用对比 解析 选D根据题述可知 A B两球的质量相等 均设为m 剪断细绳L2瞬间 对A球受力分析 如图1所示 由于细绳L1的拉力突变 沿细绳L1方向和垂直于细绳L1方向进行力的分解 得FT mgcos ma1 mgsin 剪断细绳L2瞬间 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2所示 由于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 则弹簧的弹力还保持不变 有Fcos mg ma2 mgtan 所以FT F cos2 1 a1 a2 cos 1 则D正确 竖直圆周运动中的轻绳和轻杆 3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 做好专项训练 高考 考试大纲 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 即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能力 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 要注意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审题能力的训练 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审题能力的训练 表面上看是一种阅读能力 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 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