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38673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吕梁市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

2、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

3、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

4、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3分)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

5、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

6、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

7、、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白菜玫瑰陈麒凌“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

8、,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白菜,嗯,猪肉、白菜。”“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阿嬷,靓不靓?”“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阿嬷,你

9、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

10、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可是阿嬷”“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阿嬷很好啊。”“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

11、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关于白

12、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那你想怎样?”“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

13、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阿峰还是走了。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猪肉、白菜,嗯,玫瑰花。”“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

14、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文字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莹放弃个人爱情而选择亲情,阿嬷选择面对孤寂而让莹追求爱情,小说塑造了祖孙二人坚守传统美德的鲜明形象,具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意义。B.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既忠于爱情又孝敬老人的新时代女孩形象,具有弘扬中华美德的作用。C.大伯和三姑没有真正尽到赡养义务,文章借此委婉地批评了社会上子女

15、逃避赡养责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D.小说借赡养老人的故事,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5.文中两处画横线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6.请概括莹的形象特点。(5分)7.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