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38283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学习目标 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列举 宋代南方农业 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提高综合概括问 题的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指导阅读 宋代经济分布图 提 高识图能力 学习重点 难 点 重点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 经济中心难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备 注 教学方法情景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第一环节自主预习 一 经济重心南移 1 原因 2 开始 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3 形成 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 到 二 经济发展表现 1 农业 引进越南水稻新品种 苏湖熟 天下足 的谚语表 明已成为全 国最重要的粮仓 2 手工业

2、的开采居世界第一位 金属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 平 瓷器畅销世界 中国被誉为 3 商业 兴起 商业繁荣 北宋前期在地区出现 了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 海外贸易 宋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设 立 并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 机构 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广泛 第二环节学习导航 1 请分析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探究 1 2 请列举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3 读图 探究2 1 请分析以上图片包含的历史信息 2 请认真观察宋代瓷器特点 为宋代瓷器写一句广告词 4 通过学习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情况 为我们家乡经济的发展提几点 合理化的建议 2 第三环节当堂训练 一 选择题 1 我国古代经济重

3、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C 秦汉时期 两宋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两宋时期 2 汉代 江南 不忧冻饿 亦亡千金之家 宋代则有 苏湖熟 天 下足 的谚语 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无关的是 A 北民南迁 B 安定的社会环境 C 优越的自然条件 D 农民地位的提高 3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在农业上发展的表现就是不断 地研制农业的先进设备 下列体现宋代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是 A 曲辕犁 B 秧马 C 筒车 D 翻车 4 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 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出现在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北宋 5

4、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很广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宋 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市舶机构 B 长安 市 中 C 东京 瓦舍 D 临安 夜 市 6 两宋时期 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中心 B 政府设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 北宋时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南宋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又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 二 材料解析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 发 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 并在实际上形成了 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南宋流传着这样的经济谚语

5、 苏湖熟 天下足 宋史 记载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1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 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请简要分析我国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 读图 1 请指出交子出现的时间 地点 2 交子与铜钱相比有哪些优点 交子的问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今天的人民币与交子相比又有哪些发展 第四环节课后小结 第五环节课后拓展 你从本课的历史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你认为追寻历史真相的方法有 哪些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 早熟 耐旱的稻种 宋朝时引入我国 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占城稻 以其原产地 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 属于早籼稻 原产越南中南部 北

6、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 根据我国古书记载 占城稻有很多特点 一是 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 不 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 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占城稻引进无疑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关于占城稻 的资料 以 宋史 食货志 的记载最广为人知 以 宋会要辑稿 食货 的记载最为详尽 以 淳熙三 山志 的记载最为具体 早 晚占城 占城稻并非仅指占城国种植的稻 而是印支各国普遍有的稻种 占城五谷 以稻为首 该卷 真腊国 条亦云 厥土沃壤 田我畛域 视力所及而耕种之 米谷廉平 景德镇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 距今 1800 多年 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 距今 1600 多年 景德镇素有 瓷都 之称 诗人陈志岁 景德镇 诗云

7、 莫笑挖山双手粗 工成土器动王都 历朝海外有人到 高岭崎岖为坦途 是诗不仅展现着 瓷都 的发展史踪 更写出了景德镇瓷器的国际地位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 品种繁多 装饰丰富 风格独特 以 白如玉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 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 玲珑 粉 彩 色釉 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 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 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 古代东南亚 阿拉伯 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 特 别是景德镇的瓷器 公元1405 年 明永乐三年 开始 郑和七次下西洋 携带了大量瓷器 特别是景德镇 瓷器 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 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 也极大地推动

8、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 这些 情况在 明史 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 星搓胜览 都有记载 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特 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 景德镇青花瓷 浙江青瓷 福建白瓷 扬名海外 并由东非传及欧洲 使中国瓷器 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 名声大振 海外需求大量 增加 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 并派人到景德镇 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 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 商人如李锦 潘秀 郭震等 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 满足海外需求 当时巨商郑芝龙兄弟 拥有商 船百艘 海员千余人 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 茶叶 去浙江采购绸缎 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 阿拉 伯 东非

9、各地销售 深受欢迎 后来 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 非洲考察了中国 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 著有 陶瓷之路 一书 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 也是古代景德 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五大名窑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 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两 宋文化的一朵绚丽 的奇葩 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 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 宋瓷有民窑 官窑之分 有南北地域之 分 官窑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办的窑 专门为皇宫 王室生产的用瓷 所谓民窑 就是民间办的窑 生产民间用 瓷 官窑瓷器 不计成本 精益求精 窑址的地点 生产技术严格保密 工艺精美绝伦 传世瓷器多是稀 世珍品

10、 4 而民窑 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 使用价值 生产者要考虑成本 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 但并非没 有精美的艺术产品 纵览两宋瓷坛 民窑异彩纷呈 与官窑交相辉映 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 即汝 官 钧 哥 定 泉州港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 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对外交通港口 唐朝时期 泉州 广州和扬州等 并称为 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 唐王朝特意在泉州设参军事 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而 安史之乱 后 由于 陆上丝绸之路阻塞 中西交通转而以海道为主 这一转变给泉州港等沿海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五代 十国时期 福建地区相对稳定 泉州港获得进一步发展 两宋时期 泉州海外交通 贸易空前繁盛 泉 州港被

11、誉称为 世界最大贸易港 之一而驰名中外 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 余 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交通畅达东 西二洋 东至日本 南通南海诸国 西达波斯 阿拉伯和东非等地 1087 年 宋朝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起 泉州港的对外贸易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南宋偏安东南 经济 重心南移 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开始超过广州港 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元朝疆域辽阔 国力强 盛 泉州港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举世瞩目 当时的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到泉州 盛赞 刺桐 当时泉州 称为刺桐 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则发出了 刺桐 港 为世界第一大港 余见港中大船百艘 小船无数 的赞叹 中国的古文献如赵汝适 诸蕃志 汪大渊 岛夷志略 周致中 异域记 等对宋元时期泉州港兴旺发达的情景也都有详细的记载 现在留存于泉州的许多海上交通遗址 遗迹也见证了当年泉州港的繁荣昌盛 2 但在元代中叶后 泉州连年战乱 受到亦思巴奚兵乱影响 对外 贸易萎缩 明代以后 泉州海外一度有所恢复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 海禁 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 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 成化十年 1474 年 市舶司移设福州 泉州的来 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 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