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8010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冲刺 第三部分 必备招———作文妙锦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必备招作文妙锦囊一、经典开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人才,需要技术,更需要创新。一个人,拥有创新,才能被公众认可,才能有所成就;一个国家,拥有创新,才能迅速发展,才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从时代特点出发,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阐明创新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车轮。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敢于创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创新”的作用,然后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创新成就卓越的事实,最后点明创新精神值得学习的观点,有很强的逻辑性)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

2、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科技创新利国利民。四大开放创新平台的成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将因此再次腾飞。(娓娓道来,强调开放创新平台成立的意义和价值,提出论点,引起下文)有人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人生无创造,何谈有作为?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此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唯有创新,才能称为天才。(通过引用,提出创新的重要作用,观点鲜明,耐人寻味)当今社会,创新精神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所崇尚。勇于创新已成为每一个面向新时代的人所必备的品质。唯有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干

3、出一番事业,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联系实际,提出“创新”是面向新时代的人的必备品质的观点,简洁明确)二、经典结尾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构建未来航天运输系统路线图,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变成现实,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离不开创新引擎的强力驱动。(通过人与宇宙的对比,说明人类虽渺小,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通过创新,“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也将成为现实,突出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不去拾人牙慧。朋友们,趁我们还年轻,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以呼告手法提出自己的希望,表明自己的观

4、点态度,富有感召力)让我们高举创新旗帜,为自己,更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美好的明天,走创新之路,谱创业新篇。让创新陪伴生活,走进生活,缔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号召式结尾,呼吁人们走创新之路,谱创业新篇,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爱因斯坦说:“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创新。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吧,你一定会展翅飞翔,搏击长空!(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强调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不断创新)国家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时代需要创新,让我们一起张开创新的翅膀,去翱翔于广阔的蓝天!(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创新的重要价值,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一、经典开头过去的已成为历史,

5、正在经历的方是现在,等待探索的将是未来。历史、现在、未来看似分离,实则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好似桨、船和彼岸,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划好历史之桨,乘当下之船,才能抵达未来之彼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给人以启迪)生命的蓓蕾在皑皑雪地里的枝头上绽放。这是每年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时,我在树梢上读到的信息春的消息。(形象化地写出生命的蓓蕾在雪地枝头上绽放,给人以希望与力量)有一片绿是那样的真切与实在,有一片绿是那样的遥远又亲近,有一片绿在我心中永远迸发着生命的活力。(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的美;“烟波淡荡摇空碧,

6、楼殿参差倚夕阳”是西湖的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田园的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国之美”。它们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名片,是我们的底气。美丽中国要成为现实,还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先引用诗句及散文名句表现各种自然之美,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表明实现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黄河又清了,这得益于黄河流域多年的生态保护。“黄河清,天下宁”,生态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然而,从其发展的轨迹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还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未来,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

7、谋求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只有发展绿色产业,或者将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才有发展出路。严峻的形势警诫我们,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黄河清,天下宁”的俗语谈起,阐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全文的观点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经典结尾清夜,月光格外皎洁。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竹笛,不禁想起那片绿叶,那片竹林。也许,它们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我相信,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时光就永远青葱。我安然入梦。梦中,一片绿叶落在我柔软心灵的土壤上,蔓延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通过月夜、竹笛、梦境营造出一种空幽的意境,飘逸而精致,耐人寻味)“无论明日有多落魄,至

8、少今天没有蹉跎。”只要我们无愧于今天,就无悔于明天。未来永远是值得期待的,让我们奋力划动手中的桨,乘风破浪,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引用名言,表达考生自己奋发有为、勇于开创新时代的决心和信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绿色,就是留住金山银山;留住绿色,就是留住亲切的乡愁;留住绿色,就是留住美好的未来。不要让绿色退出我们的眼帘,不要让山峦裸露、大地赤膊,不要让我们的眼里常含悔恨的泪水(采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明留住绿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动而富有文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更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根于每个人心中,树立关心环

9、境、保护环境、参与环保的意识,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燕舞莺啼萦绕身边。(以诗句营造意境,强调新时代的一员肩负的重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歌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期望更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从诗歌中的美景引出对绿水青山的期望,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意义与作用,耐人寻味)一、经典开头看惯了哥特式建筑,你是否感兴趣于壮阔的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你是否乐于去欣赏那红脸的关羽?吃腻了海鲜大餐,你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

10、?这就是中国!(以排比句铺排呈现,一连三问,造成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后点明主旨,更让人有一种释怀和愉悦之感。这种开头,既能显示出作者知识的丰富,又能诱发读者深入思考)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正如有人说:“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这个“树的根”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采用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明传统文化的珍贵,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主,科技为辅?(先铺排

11、事例,再抛出问题,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近段时间以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为教育界势不可当的风潮。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中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成为热门话题。我认为,学校应该补齐“传统文化教育”这块短板。(从实际出发,摆现状,列现象,提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当今社会,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值得我们夸耀并自豪的。国之利器,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恰当的引用使中心突出,由古及今,强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经典结尾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定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历史因传承而伟大,文化因创新而更加辉

12、煌!(对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曾经,安塞腰鼓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声敲打出那群皮肤与土地同色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经,肥西花鼓灯的古典、高昂与婉转冲击着人们的耳膜,人们在红衣绿裳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经,独自撑着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看临溪而坐的老人们喝茶聊天,看赤脚的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看江南女子的倩影在绵绵细雨中摇曳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了腰鼓,失去了花鼓灯,所谓的习俗,还会剩下些什么呢?(先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诠释安塞腰鼓、肥西花鼓灯和江南雨巷的美好,然后提出问题,使得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

13、任,只有将传统节日与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会在未来彰显出其更加巨大的魅力。(总结上文,强化观点,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尼采认为,应以骆驼之精神谦让、崇敬并担载一切;以狮子之精神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取得自由。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也应选择在传承中发展,则传统文化必然会重新焕发光彩!(引用尼采的观点,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表达坚定的信念)身处繁华,即便看不见河的那边有大片云朵落下,看不见晚风将月色吹入书房,疾驰在车流也不能忘了昨日的柔软与情怀。岁月的变迁就像一根吸管,拼命吮吸,但最后填饱我们的只是那阵给人带来怦然感动的遗风。(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反思,以及

14、对旧时光和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一、经典开头越是知识渊博、涵养良好的人,越保持着简朴低调的作风;而那些学识浅薄、目光短浅的人,却常常炫耀那少得可怜的知识与财富。(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两种人的处世之道,体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有修养的人,做事坦荡,光明磊落,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顾大局,识大体。他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心底无私,心胸宽广,谦虚有度,礼貌待人;他不矫揉造作,反而落落大方,不故弄玄虚,反而脚踏实地。他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大量使用四字词语,使语段结构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清名。“受光于庭户见一

15、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便拥有了全世界;而人只有打开了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引入巧妙,阐述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是谁的瞬间。”确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学习那些由具体知识构成的文字之书,继而阅读由世事阅历积累起来的无字之书,最终读懂那本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心灵之书。这一过程其实正如哲人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开篇引用名句,提出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这样的开头,在点题明确精深的同时,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更富文采)二、经典结尾修养的至高境界,不是面对沉鱼落雁时的心如止水

16、,也不是面对金银财宝时的淡定自若,而是在日常生活里会为他人着想,不揪他人错处,不让他人难堪,维护他人的尊严。(通过对比的手法诠释修养的至高境界,态度明确)终于,我读懂了你。我读懂了你的灵魂,读懂了你的冷漠与庄严,读懂了你为什么一直沉默不语,读懂了人们为什么以你为标杆,以你为骄傲。(运用排比句,层层深入,点出了对方的品格对自己的影响)愿吾辈定性明心,以包容之心态对待世间万物;愿孩童天真快乐,不知世间忧愁,不染世俗名利;愿容误之雅量存于万众之心中。如此,则大美之世指日可待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情感充沛,传达出坦诚与真挚,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昂扬的意气)用道德拂拭自己的心灵,当每一个人都如此,社会、民族将成为晶莹的钻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用道德拂拭自己的心灵,正如佛家所说,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