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37995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7 新人教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二定律 一、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与地位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阐明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间的定量关系,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在理论与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过程,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

2、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学习过程中引导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知识的形成中真正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同时体验到探究的乐趣2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2)感悟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3)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4)培养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是本节的难点二、案例设计(一)复习导入教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

3、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速度发生了改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就是指物体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加速度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慢弄清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从身边实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中体会到a跟力F、物体质量m有关(二)探究加速度a跟力F、物体质量m的关系1定性讨论a、F、m的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定性的结论:a与F、m有关

4、系,当m一定时F越大,a就越大;当F一定时,m越大,a就越小请思考:在这里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讨论? 2定量研究a、F、m的关系(1)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如何定量地研究a与F、m的关系呢?指出刚才大家在定性讨论a、F、m三者关系时,就已经采用了在研究a与F关系时保持m一定,在研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它是研究多变量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可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实验对a、F、m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明确要在实验中研究a、F、m的关系必须有办法测出a、F、m教师在指出讲台上放有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开关和与之配套

5、的数字计时器、滑块、细线、砝码、小桶、弹簧秤、托盘天平、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并说明每个光电开关与数字计时器一起能测出一定宽度的遮光板通过它的时间进而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后,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交流在大家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学生: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 以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板、细线、小桶、钩码、砝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出s,由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6、a方案二 以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开关、数字计时器、滑块、刻度尺、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天平为器材研究滑块的运动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滑块受到的拉力F,用导轨旁边的刻度尺测出两光电开关的距离s0,用刻度尺测出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片的宽度s,根据数字计时器给出的遮光片分别通过前后两个光电开关所经历的时间t1、t2,由于ss0,因此可以根据v1st1和v2st2计算出滑块在两光电开关间运动时的初、末速度,再由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两种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见解教师:上述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但前一种方案中小车受到的摩擦

7、力较大,实验误差较大,因此就得想办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那么如何消除摩擦力呢?建议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实验室用前一种方案或其他方案进行实验探索本节课我们采用上述后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教师:不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案,我们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包括上面的钩码)或滑块(包括上面的钩码)受到的拉力,这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mm(m为小车与钩码或滑块与钩码的总质量)(2)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气垫导轨上研究a、F、m三者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用电子幻灯片打出研究内容、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研究内容】研究m一定时,a与F的关系【研究步骤】用天平分别测出

8、单个滑块的质量m1_g,小桶质量m2_g,则滑块总质量m等于m1加上放在它上面的钩码的质量m1在桶中放置质量为m2的砝码,则mm2m2,当mm时,认为Fmg(g取9.8ms2)用刻度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s_m,用轨道边上的标尺测出两光电开关之间的距离s0_m实验时,保持s0不变,把各次滑块运动中遮光片经过前后光电开关的时间t1、t3代入公式计算出各次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并把实验数据填入表11-1表11-1 研究m一定时,滑块加速度a与其受力F的关系单个滑块质量m1_g滑块总质量m_g小桶质量m2_g遮光片宽度s_m两光电开关间距s0_m实验次数小桶上的砝码质量m2/g小桶与坛码总质量m/gt1/s

9、t2/s滑块加速度a/(ms -2)滑块受的拉力F/N1234 【实验的结论】_【研究内容二】研究a与m的关系(F一定)【研究步骤】用天平分别测出单个滑块的质量m1_g,小桶质量m2_g,则各次实验中滑块总质量m等于m1加上放在它上面的钩码的质量m1在小桶中放置质量为m2的砝码,则mm2m2,当mm时,认为Fmg(g取9.8m/s2),并保持m不变用刻度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s_m,用轨道边上的标尺测出两光电开关之间的距离s0_m实验时,保持s0不变,把各次滑块运动中遮光片经过光电开关的时间t1、t2代入公式,计算出各次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把实验数据填入表11-2表11-2 研究滑块加速度a与滑块总

10、质量m的关系(拉力F一定)单个滑块质量m2_g小桶质量m2_g小桶与砝码的总质量m_g遮光片宽度s_m两光电开关间距s0_m实验次数滑块砝码质量m1/gt1/st2/s滑块加速度a/(ms -2)滑块与砝码总质量m/g1234 【实验的结论】_说明 在简要说明数字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强调实验过程应使气垫导轨保持水平,两光电开关间距要尽可能大些,尽可能使m远大于m(如果m20m,则可认为mm)等注意事项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并报告测量数据,其他学生边观察边在课前印发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表11-1、表11-2)上填上实验测量数据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第1组第4组学生分别完成(表11-1)中从实

11、验次数14各项目的计算与填写,第5组第8组学生分别完成(表11-2)中从实验次数14各项目的计算与填写教师:让学生反馈计算结果,并填入电子幻灯片(表11-1)、(表11-2)的对应栏目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表11-1的数据通过直接观察;通过在坐标纸上画出aF图像进行分析,得出aF(m一定时)的结论在描点画图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让描出的点尽可能多地分布在某一直线的两侧,尝试说出实验误差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对表11-2的数据通过直接观察通过在坐标纸上画出am图像进行分析,只能得出当F一定时,m越大a就越小的结论教师:能不能就此马上断言a与m成反比?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

12、问学生能不能猜想a与m成反比?如何证明这种猜想是否正确?请思考讨论学生:可以画出a与图像,看它是否为过原点的直线学生:还可以通过计算a与m的比值来判断教师:让学生分组计算出对应各次实验的,并在全班反馈填人表11-2后,在坐标纸上作出a图像学生:确实实验得到的直线是接近过原点的,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a与m是成反比(F一定时)的说明 这里开展一系列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从am图像转化到a图像的意义,认识图像法描述物理规律的作用教师:本实验只是让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究有所体验,实际上一个规律的发现不可能是几次简单的测量实验就能得出,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来论证3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得到

13、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都有方向,牛顿第二定律不但确定了加速度和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还确定了它们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也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aF/m或Fma上式可改写为等式:Fkma,式中的k是比例常数教师指出:(1)如果各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2)力的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定义:使质量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叫做1N即1N1kgms2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制单位,则k1牛顿第二定律可简化为

14、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三、案例评析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提出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定性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定量探究,让学生经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全班合作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最后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本节课教学设计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全过程,在实验方案设计分析、应用图像探究规律等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较为关注学生自己的观念,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学习应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