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37993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20.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019南京三模)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抒发,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有时,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意到神随。A.秋毫无犯淡妆浓抹丝丝入扣B.秋毫无犯轻描淡写环环相扣C.有条不紊轻描淡写丝丝入扣D.有条不紊淡妆浓抹环环相扣答案C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

2、一点儿不乱。这里说唱腔,应该是“有条不紊”。淡妆浓抹:原指妇女素雅和浓艳的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后来用以形容人的打扮。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这里形容唱腔,用“轻描淡写”较合适,和后面“浓墨一挥”形成对比。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比喻若干事物之间密切相关;形容运作步骤安排得紧凑而有序。语境形容唱腔炉火纯青,应该用“丝丝入扣”。2.(2019苏锡常镇二调)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一楼萃三楚精神,云

3、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醉翁亭岳阳楼鹳雀楼蓬莱阁B.兰亭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C.醉翁亭黄鹤楼天一阁滕王阁D.兰亭岳阳楼天一阁蓬莱阁答案B“列坐流觞”“修禊”均出自兰亭集序,可知写的是兰亭;由“三楚”可知写的是黄鹤楼;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意,所以写的是鹳雀楼;中“奇文”指的是滕王阁序,“水天一色”指“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写的是滕王阁。3.(2018扬州一中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据证监会统计,2016年证监会

4、行政处罚涉诉案件共43件,连续三年创出历史新高。一度的资本大鳄,在监管层的下,也无所遁形,因此倒下的不在少数,“德隆系”及的“敢死队”大佬们,都成为经典的反面教材。A.无事生非火眼金睛前赴后继B.兴风作浪明察秋毫前赴后继C.兴风作浪火眼金睛接踵而至D.无事生非明察秋毫接踵而至答案C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故意找事制造纠纷。兴风作浪:原指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施展法术,掀起大风大浪,后多比喻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故意制造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根据语境可知选用成语“兴风作浪”。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现在常用来指人的眼光敏锐。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根据语境

5、可知选用成语“火眼金睛”。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接踵而至:形容很多人接连到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根据语境可知选用成语“接踵而至”。故选C。4.(2018无锡期中)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C.“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后句说的是司马相如。D.“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

6、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避讳”之举。答案B“陛下、殿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错误。其中,“在下”是谦辞,称自己。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2019南京三模)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2)乘骐骥以驰骋兮,!(屈原离骚)(3)春冬之时,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6),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8),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来吾道夫先路(3)则素湍绿潭(4)艰难苦恨繁

7、霜鬓(5)孰能无惑(6)浩荡离愁白日斜(7)敏于事而慎于言(8)操千曲而后晓声三、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2019苏州阳光指标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12分)一“签”障目,不见经典党云峰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最近被贴上“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怎么就变成“毁三观”的作品了呢?标签可能是彰显特质,更可能是偏见障目。它会使人无视作品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揭露了造成悲剧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有

8、学者指出:“福楼拜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展现其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文学作品中关于人性的剖析,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

9、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从俄狄浦斯王到纪德的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的过硬理由。文学既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当作者与读者的心境在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从更高、更广的维

10、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为了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A.“标签”会导致解读的简化、遮蔽,是不尊重作品的表现,读者常因此而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动力。B.有责任的作家无所谓道德立场,他应该真实地呈现人物的逾矩、背德、困境,从而警醒读者,促其反思。C.一部文学经典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复杂性,反映了时代风云、世态人情,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D.只有同时具有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并能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最终使心灵净化的文学作品,才有文学价值。7.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红楼梦包法利夫人等作品为例,指出许多经典被贴“毁三观”标签的现象,引出话题,开启下文的分析论证。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文

12、学与科学的差异,前者通过现象披露生活本质,从而生成意义,实现文学的价值。C.文章指出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再现了一个时代,并以中西方文学经典为例,证明这是作品得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D.文章认为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创作者要在时代的现场秉笔直书,作者引用加缪的话加以论证。8.请结合文章,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6.答案AB.“有责任的作家无所谓道德立场”分析有误。原文为“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好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C.“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分析有误。作品的意义“经由读者得以呈现”。D.“只有同时具有才”说法绝对化。7.答案B“文章采用了

13、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有误,本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8.答案肤浅地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不能有亏,最好高大全。评判不是理性的,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不了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目的。解析本题要求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文中对应的信息包括:第段中“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和第段中“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第段中“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对上述信息加以提炼、概括可得出本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