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36272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经理培训)学校管理学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管理学重点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三、学校管理的目标1. 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3. 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4.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 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l 夏

2、朝开始就有了学校l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l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l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l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l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l 中国:学记l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l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

3、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l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l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l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l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

4、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l 教育行政学l 教育管理学六、学科特点1. 应用性2. 政策法规性3. 综合性第二章 管理思想、教育思想与学校管理一、西方管理理论的进展传统管理(18世纪8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l 20世纪前对管理产生最大影响的是产生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大型机械的使用、分工的存在使得管理变得非常重要。l 斯密对分工的论述。l 罗伯特欧文(17711858)较早注意到企业中人事管理问题,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l 进入20世纪,建立正式管理论的尝试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古

5、典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法约尔的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二、科学管理思想l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l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l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l 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思想被引入到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学也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三章 学校管理体制一、相关概念 学校管理机

6、制学校组织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作方式。 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从校长负责制的内容来看,校长负责制是一个结构性概念。一是校长负责,二是审议机构,三是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四是党组织的政治作用。 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二、校长负责制的主要问题l 学校仍处于外控的

7、管理模式之下 l 学校的“两个负责”严重失衡l 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远未健全 l “英雄校长观”被不断强化 三、校长负责制的重构与再造l 问题的症结不仅在于政府放权,还在于政府把权放给谁,怎样保证“放而不乱”?l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权下放给谁?如把权下放给校长而无完善、有效的学校自我管理与监督的机制与其配套,其结果究竟是“一放就活”还是“一放就乱”,势必取决于校长的人格,取决于校长的“好”与“坏”。l 校长的选择,学校中的芸芸众生又无权过问,只能诉诸教育行政长官的决断,问题必积重难返。核心策略l 学校与行政等外部权力主体关系的调整l 校长内部权力的分解与重构四、校本管理l 校本管理 l 学校自主发

8、展的决策权属于学校;l 学校决策者应对决策的贯彻及其后果负责;l 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l 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反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自主管理”的转变。第四章 学校管理过程一、学校管理过程研究的视角l 戴明的“四环节”说(PDCA模式)l 西蒙的决策链条 l 罗宾斯等“系统控制过程维度” l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MBO)二、戴明的“四环节”说(PDCA模式)l 管理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修正(Action)四个环节组成。“PDCA循环”的特点l 周而复始 l 大环套小环 l 阶梯式上升l 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l

9、 明确了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便于分阶段推进l 一定的机械化,实践起来容易走上形而上的形式主义道路三、学校管理的主要环节1.计划计划(Planning)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计划的类型l 从计划广度来看:战略计划和运营计划l 从时间框架来看: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l 从明确性来看:具体计划和方向性计划2.执行l 执行不是一种单一的管理职能。l 执行包括了组织、指导、协调、激励、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3.控制的类型l 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 预计问题l 同期控制(Concurrent c

10、ontrol) 觉察问题及时纠正l 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 问题发生后纠正 四、学校管理目标的价值与制定依据l 目标的价值:导向、激励、评价(教材P44)l 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l 科学理论l 教育政策和法规l 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学生的特点l 学校的主客观条件五、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决策的过程l 西蒙的观点 智力活动设计活动 选择活动 审查活动 l 明茨伯格的观点 确认阶段 发展阶段 选择阶段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的总结1. 明确问题l 查找问题范围、程度、特点 l 分析问题的原因 l 预测事态发展趋向2. 设定目标 l 要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l 决策目标要有准确性 l 决策目

11、标要满足约束条件的要求l 决策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3. 拟定备选方案l 拟定备选方案宜“先粗后细”4. 方案选择 l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选择方案的标准,选择方案的方法 5. 追踪决策 第五章 学校管理原则与方法一、学校管理民主化原则学校管理民主化原则的含义l 民主化原则就是让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过程,充分表达权益,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体现一种公平和公正l 在一个具有民主氛围的学校内,尊重和理解成为人与人交往时的基本价值规范 基本要求见课本P97二、学校管理常用的管理方法1.学校管理中的行政方法特点:l 权威性 l 强制性 l 无偿性 l 稳定性 l

12、 时效性 l 垂直性2.学校管理中的经济方法特点:l 驱动性(利益) l 敏感性l 政策性l 公平性 3.法律方法学校管理法律方法特点:l 严肃性l 强制性l 规范性l 可预测性 4.学校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方法特点:l 长期性l 广泛性l 渗透性l 启发性l 灵活性l 内生性l 长效性第六章 学校组织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一、组织的概念l 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塔尔科特帕森斯(T. Parsons)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将组织分为四类:l 经济生产组织 l 政治目标组织 l 整合组织 l 模式维持组织 二、学校组织的性质(1)“工厂”的隐喻:古典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2)“家庭”隐喻:人本组织理论指

13、导下的学校观(3)作为开放系统的学校:社会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4)作为松散结合系统的学校: 权变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5)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观点三、 学校(组织)效能1学校效能的含义 l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从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增值”与“创值”的角度定义学校效能。l 认为有效能的学校是使“学生能取得的进步比学生从其本身已有特性出发所期望的进步更大”。l 陈孝彬主编的教育管理学中做出如下表述:学校效能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l 郑燕祥认为,学校效能是指学校适应内在及外在的限制,并长远地达成不同有关人士所追求之目标的能力。学校的组织学习能力及组织变革( or

14、ganizational learning & organizational change)能力是学校效能的重要指标。 2 学校效能的研究视角l 目标模式l 关键人群需求满足模式 l 投入产出模式 l 环境适应模式 l 学校内质因素优化模式 第七章 学校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相关理论问题l 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l 组织结构设计l 管理制度和方法设计 组织设计的参数:l 工作专门化(Specialization of task)l 部门化 l 指挥链(Chain of Command) l 管理幅度l 集权与分权 l 正规化 二、学校组织结构:可能的形式2.1 直线式组织形式2.2 直线参谋制2.3 职能型组织形式2.4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2.5 矩阵式组织形式三、学校里有哪些部门(机构)l 校长(校长办公室)l 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l 教职工代表大会l 业务组织l 校务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委员会)l 政治性组织、群众性组织(工会、学生会、学生社团)、学术团体第八章 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的结构4.1 学校精神文化l 从心理学视角看,学校精神就是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4.2 学校制度文化l 学校制度文化往往体现和规范着学校组织中比较稳定的互动模式和交往关系,反映了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