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736235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讲义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首师大附中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分析一、填空。1、 分析: 先来复习一个整数的裂项公式:123423453456n(n1)(n2)(n3) n(n1)(n2)(n3)(n4) 原式共有48项,从第5项到第48项是: 约分之后,分母都是5251504948,分子依次是47464544、46454443、45444342、4321, 前面的4项,通分之后分母也是5251504948,分子依次是51504948、50494847、49484746、48474645、 原式 2、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十字架”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分析 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50625平方厘木,因为

2、5525,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 一周共有14段5厘米。所以“十字架”的周长是51470厘米。 答:“十字架”的周长是70 厘米。3、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被7除余2,被8除余3,被9除余1,这个数是 。分析 “被7除余2,被8除余3”,这个数如果加上5,就能被7和8整除。因此,这个数应该是7和8的公倍数减去5,形如56n5的形式。 200以内符合56n5的形式的数有51、107、163,其中被9除余1的数只有163,所以所求的数为163。4、一个密封的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当水箱如下左图放置时,水深为20厘米,当水箱如下右图放置时,水深 厘米。分析

3、先求出水的体积为60302036000立方厘米,如右图放置时,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水深为36000(3030) 40厘米。 答:当水箱如下右图放置时,水深40 厘米。 左图中水箱中水的高度是水箱的,所以水箱中水的体积是水箱的。右图中水箱中水的体积也是水箱的,所以右图中水的高度是水箱的,是6040厘米。 答:当水箱如下右图放置时,水深40 厘米。二、解答5、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如果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只需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现在3个车间一起做,完成后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问:丙车间制做了多少个零件?分析 甲车间每天完成乙车间每天完成

4、, 丙车间每天完成, 三个车间一起做,甲车间的效率是乙车间的1.5倍。时间相同,甲车间完成的工作量也是乙车间的1.5倍。而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所以甲车间共制作零件2400(1.51)1.57200个。 这批零件总数是720072000个。 丙车间完成720004200个。 答:丙车间制做了4200个零件。6、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单独工作需要24小时,丙单独工作需要30小时。现在甲、乙和丙按如下顺序工作:甲、乙、丙、乙、丙、甲、丙、甲、乙;甲、乙、丙、乙、丙、甲、丙、甲、乙;,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直到工程完成。问:当工程完成时,甲、乙、丙各干了多少小时?分析

5、三个人的工作状态是每9个小时为一个循环周期。观察发现,实际每3个小时小时,甲、乙、丙就各工作了一个小时,一共完成总工作量的。 17,所以需要经过7个3小时。此时整个工程还差17,此时已经过了2个循环周期零3小时,所以接下来的工作顺序是乙、丙、甲;乙先完成了,接着丙完成了,还剩下,甲会在小时内完成。所以工程完成时甲工作了7小时,乙和丙各工作了8小时。7、下面是一张2002年3月的月历: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小明的爸爸工作4天休息1天,小明的妈妈工作2天休息1天。小明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小明、爸爸和

6、妈妈3月3日同时休息,三人一起到博物馆参观。他们约定,要在下一次共同休息的那一天,去看望奶奶,他们看望奶奶的日期是3月几日?分析 “爸爸工作4天休息1天”,也就是每5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1天休息。“妈妈工作2天休息1天”, 也就是每3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1天休息。 3,515, 3月3日爸爸和妈妈同时休息,过15天,也就是31518号,爸爸和妈妈又同时休息。这一天正好是星期日,小明也休息,所以他们看望奶奶的日期是3月18日。 答:小明、爸爸和妈妈看望奶奶的日期是3月18日。8、已知表示一个各位数字互不相同的三位数,等于由、b、c三个数码所组成的全体两位数的和,写出所有满足上述条

7、件的三位数。分析: 当、b、c都不为0时: 10010 bc22(bc) 10010 bc2222b22c 7812b21c 264b7c 当1时,b3,c 2 当2时,b6,c 4 当3时,b9,c 6 当4时,b和c中肯定有一个数大于或等于10,不合题意。 所以,满足条件的三位数有132、264、396。 当b、c中有1个为0时(不可能为0),例如b为0 100c2121 c 7920 c 因为、b、c是个不相同的数字, c 必须是20的倍数,且不为0。这不可能。如果c为0时,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就只有三个:132、264、396。9、小华登山,从山脚到途中A点的速度是2千米

8、/时,从A点到山顶的速度是2千米/时。他到达山顶后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速度是4千米/时,下山比上山少用了小时。已知途中B点到山顶的路程比A点到山顶的路程少500米,且小华从A点开始上山至下山到达B点恰好用了1小时。问: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分析 上山:从A点到B点500米,用0.52小时。 从B点到山顶再返回B点,用1小时。 从B点到山顶的这段路上,上山、下山速度比是2412;由于路程相同,所以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比是21,而上山和下山共用了小时。所以在这段路上上山用了小时;下山用了小时; 下山,由B点到A点还需要0.54小时。 在从A点到山顶的这段路上,上山用了小时;下山用了小时;下

9、山比上山少用了小时。从全程看,下山比上山少用了小时,所以在从山脚到A点的这段路上,下山比上山少用了小时。 从山脚到A点。上山和下山速度比是2423,由于路程相同,所用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上山和下山所用时间比是32,下山比上山少用了321份的时间,少用了小时。所以在这段路上下山用了(32)21小时。 下山全程用了11小时,速度是4千米/时,所以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 415千米。 答: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5千米。10、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经C地时乙车比甲车早到10分钟;第二天甲、乙分别从B、A两地出发同时出发返

10、回原来出发地,在途经C地时甲车比乙车早到1个半小时,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法1: 设从C点到A、B两地的距离分别为千米和y千米。 1 由得 1 得: 由 得(y)(y)(y)(y) (y)y180240 答:A、B两地的距离是240千米。解法2: 第一次乙到C点时甲距离C点还有9015千米。 第二次甲到C点时乙距离C点还有60190千米。 把两次合起来当作一个整体看,甲乙两次所用时间相同。甲走了1个全程差15千米;乙走了1个全程差90千米。甲比乙多走了901575千米。 时间相同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906032,于是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比也是32,甲比乙多走321份,甲比

11、乙多走75千米,于是可求得甲乙两车两次一共行驶的路程和A、B两地之间的距离: 75(32)315240(千米) 75(32)290240(千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240千米。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