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2735800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解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情况,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县政协民族宗教和港奥台侨外事委员会组织部分州县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调研组,就我县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临安镇培德、冯家村委会和南庄镇干龙潭、勐曼、羊街村委会,视察了五个县级示范区项目的建设情况,与相关镇、村、组干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先后听取了临安镇、南庄镇人民政府及县人民政府情况通报。调研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建水县是一个由六个世居民族组成的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山区面积较大、民族人口较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极

2、不平衡的大县。截止2013年,全县总人口53.4万人中,少数民族21.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2%,其中,彝族17.09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9.6%;回族1.44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7%;哈尼族1.25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8%;傣族0.75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5%;苗族0.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3%,其他居住在我县的少数民族有0.24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1%。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既是全县21万少数民族干部群众长久企盼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共同目标,更是县委、县政府结合形势与县情所做出的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

3、族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有效途径,从2012年9月开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2014年2月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建发201412号),明确了建设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创建范围、目标任务、主要实施内容、组织领导,并将临安镇培德、冯家和南庄镇羊街、干龙潭、勐曼五个村委会确定为县级示范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五个县级示范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族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平等团结互助

4、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一)建水县培德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基本情况。培德村示范区辖大回龙、小回龙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是以回族、彝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地区。现有农户2025户6031人。其中回族5665人,占94%,彝族约占6%。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332亩,主要产业为运输业和种植业,2013年人均纯收入10670元。规划任务有村内道路建设、夯实民族教育基础、完善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五个方面。 (二)建水县冯家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基本情况。冯家村示范区辖万家庄等6个自然村。全村1300户4411人,是一个彝汉杂居的村寨,其中彝族2863人,占

5、65%;耕地面积4328亩,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水蜜桃等经济林果,2013年人均纯收入3291元。规划任务是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三)建水县羊街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基本情况。羊街村示范区地处南庄镇东南部,辖水塘寨、新寨、余粮村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75户4955人,是一个彝汉杂居的村寨。国土面积3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9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466元。规划任务有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民族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四)建水县干龙潭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基本情况。干龙潭村示范区地处镇东北部,辖小青山、干塘、阿子冲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15户4731人,是一个

6、彝汉杂居的村寨。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587元,拥有专业合作组织1个,参加人数147人。规划任务有教育和科技培训、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三个方面。 (五)建水县勐曼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基本情况。勐曼村示范区位于南庄镇中部,下辖雨尼、格式、江河寨3个村民小组,全部为傣族聚居村,共140户618人。有耕地877亩,以种植小米辣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7587元。规划任务有特色民居改造工程、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三个方面。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健全组织机制,夯实领导基础。一是建立组织、健全机制,夯实示范区创建活动领导基础。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

7、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良好工作格局。各乡镇、各部门根据县委的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推进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开展。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创建示范区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创建工作中,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为创建示范区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南庄镇按照“打造一个区(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党建服务综合示范区),树好两个人(明白人、带头人),建好三个点(

8、村党总支、葡萄产业党支部、石榴产业党支部)”的思路,打造“一湖”(干塘生态湖)、“两区”(干塘美丽家园新区、干塘旧村提升改造区)、“三园”(葡萄庄园、石榴庄园、科普示范园),探索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体系,以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党建服务综合示范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三是树立楷模、表彰先进,助推示范区创建活动。创建工作中,在抓好5个县级示范区党总支5个党支部20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还注重先进楷模的塑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涌现出了李广文、金亚从、王建、孔祥瑞、李正和等一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土专家”、“明白人”和“带头人”。(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全方位

9、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各种宗教节庆活动日等时机,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临安镇组织宣传活动人员126人次,集市设点摆台7场,召开会议3次,740人参会,张贴标语352条,横幅7条,板报2期,知识测试100份,发放宣传资料4200份;南庄镇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粘贴宣传标语45条,做到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常态化、多样化、社会化,并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各级中小学校必修课程,开发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材,充分发挥各部门对民族团结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二是加强对干部的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知识培训。县民宗局深入示范区积极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四个

10、认同”(“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三是大力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发掘整理和申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人(健在4人)、州级20人(健在17人)县级54人(健在51人);保护项目75项:其中省级5项、州级12项、县级57项;登记在册的文物点500多个。(

11、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一是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带动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南庄镇依托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种植户和企业到南庄投资发展葡萄产业,有效推进了我县葡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目前,南庄镇实现土地流转7.61万亩,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葡萄6.17万亩,挂果5.4万亩,总产值13.5亿元。种植石榴2.62万亩,总产值3.12亿元。全镇葡萄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1万人,实现收入3.94亿元。通过土地流转,促进3个示范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了村组集体经济,改善了民族地

12、区基础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以“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为契机,助推少数民族地区民生的改善。在创建工作中,着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如:培德村投资900万元,修缮沟渠7条4830米,道路硬化8条4300米。三是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村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始终把打造了万亩石榴园、十里葡萄长廊等农业观光景区及勐曼民俗风情体验区作为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的重点。现已完成了绵羊冲美丽家园与生态农业示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羊街长冲十里葡萄沟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的规划文本编制;勐曼民俗风情体验区建设项目正在按期实施,特色村寨、生态村寨初显。

13、(四)开展民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健全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联防联调机制。示范区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两镇五村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行政接边地区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联防联调协议制度,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和隐患排查,建立属地管理、受理接访和化解纠纷的联动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二是积极组织宗教团体对宗教伦理道德与社会相适应的教义内容进行阐释。培德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宗教礼仪、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手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受教育面达到97%。三是动员少数民族群众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民族活动。示范区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两乡镇相邻村委会和谐相处。三、存在的困难

14、和问题(一)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分类指导协作不力。一是齐抓共管不力。示范区创建活动中存在主办单位协调难,部分协办单位参与、支持、配合力度不够,有推诿扯皮、“踢皮球”的问题,导致示范区的建设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团结稳定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历史因素、经济利益以及因山林、土地、水源等资源权属引发的矛盾纠纷调解难度大,加之各族群众文化、习俗、信仰各不相同,不稳定因素还不同程度存在,应引起重视。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不过硬,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项目进展缓慢。

15、资金投入不足,许多项目不能实施,各示范点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如:培德村在建设教碑山生态公园中资金缺口大,改造村内生活污水排放管道资金短缺;勐曼村有20户做特民居农户因房屋上空的高压电力线路产权属建水监狱,需自筹大量资金才能解决;羊街村委会新寨村部分村民在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因补助资金未到位,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三)特色经济尚未形成,民族经济总量小。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民族地区缺乏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支撑,特色经济尚未形成规模,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不广,大部分民族地区仍以种植粮食为主,分散养殖为辅,开展示范区创建活动的物质保障不强。二是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活动技术含量

16、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各民族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民族也存在贫富两极分化趋势。以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例:培德村10670元,冯家村3291元,羊街村7466元,干龙潭村7587元,勐曼村7587元,五个县级示范区都在建水县工业园区(羊街东南片区)沿线,但冯家村人均纯收入仅为培德村的30%、羊街村的44%和干龙潭村、勐曼村的43%。(四)民族文化拓展不足,民居建筑缺乏特色。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水县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强烈的信息流冲击着少数民族文化,浓郁的彝族、回族、哈尼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渐渐被冲淡,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逐步流失。少数民族村寨传统建筑逐步被小洋楼取代,部分群众对彰显少数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民族文化的魅力缺乏认同和自信,参与意识不强,如在已列入示范区建设的村寨群众仍然进行非本民族特色的小洋楼建筑。(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