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2735770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汇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李副主席,州调研组各位领导: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就建水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作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目前,建水县共有林业用地328.4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7.78%(其中:有林地211.4万亩、疏林地4.3万亩、灌木林地71.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6万亩、无立木林地0.8万亩、宜林地3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2.3%,林木绿化率为53.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77.6万立方米,年总净生长量为27.2万立方米,平均净生长率5

2、.7。全县共有石漠化面积741平方公里,其中:重度为55.6平方公里,中度为448.2平方公里,轻度为237.2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重点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退化防护林改造、建水县重点区域林业生态建设、陡坡地生态治理、退耕还林、国家、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木本油料、高产林业提质增效、速生林营造、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林业生态项目,规划上报重点林业项目29个,计划新增人工造林面积25万亩(其中: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5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种植核桃、油茶、桉树等15万亩),新增封山育林10万亩,湿地保有量4.2万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

3、到60%,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7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1以下,森林采伐限额控制率为100%,林地流失控制率达95%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成灾率低于1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8%。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一)“十二五”期间造林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累计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7022.95万元(其中,中央、省、州投入16792.84万元,县级配套230.11万元),培育云南松、油茶、核桃、桤木等造林工程用苗5000余万株,完成各项营造林工程任务70.28万亩(其中:防护林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工程16.79

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42万亩,国家造林补贴1万亩,木本油料核桃及薄壳山核桃种植10.8万亩,油茶6.9万亩,桉树、桤木等19.37万亩)、完成上级下达计划任务(46.65万亩)的150%、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50万亩)的140%,累计完成低效林改造6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收取义务植树“以资代劳”款202余万元,完成义务植树626.8万株,实造率、合格率均达100%。(二)通道及面山绿化情况为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开展通道及面山绿化的工作要求,我县编制完成了建水县过境通道及面山绿化规划(2016-2020),全县过境高速

5、公路总里程84公里,规划绿化总面积19.66万亩(其中:已绿化面积14.65万亩、可绿化面积3.56万亩、扣除基本农田及零星小块后实际可绿化面积为1.97万亩)。目前,我县已在鸡石高速公路面甸镇普雄公路岔口至大树寨段实施通道绿化3.4公里共计240余亩,在临安镇庄子河羊场实施通道绿化1.5公里共计100余亩;面山绿化方面,已在面甸镇大田山实施2000余亩,在李浩寨乡冷水沟种植油茶600亩,在南庄龚家庵种植油茶100余亩。2016年,我县将在面甸镇、临安镇规划实施过境通道沿线绿化30公里,在面甸镇闫把寺规划实施面山连片绿化10000亩。(三)特色经济林发展情况截至2015年底我县已累计完成核桃种

6、植25.5万亩(薄壳山核桃2.4万亩),主要分布在官厅镇、曲江镇等 6个乡镇,部分核桃已开始挂果。我县依托浩野农林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承包荒山,带动群众种植油茶达1万余户,目前全县已建立油茶育苗基地200亩、油茶穗圃250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5000亩、小型冷榨车间1座、累计完成油茶种植7.55万亩,年产3000吨油茶精油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计划年底可投入生产。全县速丰林种植面积已达到36万亩,并在临安镇、李浩寨建设千亩连片的桤木速生林示范基地,为全县林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四)第一轮退耕还林以来工作完成情况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

7、工程以来,上级下达我县退耕还林工程任务4.43万亩,其中:第一轮退耕还林任务3.2万亩(已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23万亩(2014年实施完成1万亩,2015年计划实施0.23万亩。截至2015年底,我县共兑现粮食1680万斤,教育、医疗费112万元,现金直补达6890.54万元。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一)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有效增加林地面积,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防护功能。“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2宗,抵押面积16.62万亩,贷款金额27119万元,发放林业贴息贷款24845

8、.4万元(其中:小额林业贴息贷款10513.4万元、大额林业贴息贷款13640万元),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减少森林火灾和毁林等行为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退耕农户有效致富增收。在退耕还林的实施过程中,我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油茶、核桃、苹果、脐橙等特色经济林木,林业部门不断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确保植树造林既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又能达到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目的,确保植树造林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三)林产业结构有效调整。

9、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县实行林地流转、项目扶持等新机制,引导和培育产业走市场化经营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推动林产业发展的新格局。通过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机制,有效推动林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林产业的积极性。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近年来,国家、省、州不断加大林产业投入力度,但造林苗木补助单价偏低,无管护经费,特别是防火经费投入不足,影响造林质量提高。(二)生态建设需要使用大量林地和农地,因大部分林地已确权到村民小组或农户,农地分散在农户手中,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山林价值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与农

10、户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生态建设难度增加。(三)通道及面山绿化难度大,我县通道及城市面山地区多为石漠化等难利用土地,基础设施薄弱,造林立地条件差,通道及面山绿化任务艰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绿色通道及面山绿化建设工作。希望上级进一步加大对建水的关心和帮助力度,增加林业生态治理投入。(二)制定完善发展政策措施。我县将进一步制定完善林业改革专项方案,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现代林业体制,促进林业快速发展。(三)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通道及面山绿化造林工作中。希望上级从给予项目扶持、协调落实土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建水的关心和帮助力度。尊敬的李副主席、各位领导,建设生态林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下一步工作中,我县将继续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建设生态建水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