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2735699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届高三寒假收心考 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收心考高三历史试卷卷面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 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在周以前,人们认为天命是统治者权力

2、的来源。周公旦总结商代灭亡的历史教训时提出天命不常的观念,并把人事作为天命的补充。孟子继承了周公的思路,其引用尚书泰誓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知孟子A认为君主运用权力要符合民意 B开启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C以广大民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思想符合专制集权统治需要3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据此可知A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 B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C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 D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4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规定“博士弟子不限员”“民有能通一经者,

3、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A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 B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C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 D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5784年,唐德宗削藩失败后痛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宣布李希烈、田悦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这主要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弊端突显 B安史之乱发生的必然性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威胁 D唐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6唐代诗人杨志坚年轻时屡试不第,其妻到州府请求离婚。时任抚州刺史颜真卿作出判决:妻笞二十,任自改嫁,赠杨志坚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这反映出当时A逐利之风极为盛行 B纲常礼教束缚女性

4、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离婚须报官府批准7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意在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 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 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8明太祖朱元璋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对于自己参加农民起义的经历,朱元璋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这说明朱元璋 A旨在重建纲常伦理秩序 B肯定了元政权的历史贡献C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9史学界认为近代某项运动,“主事者识见有限,缺乏全盘规划”是一场“范围有限的改革”,“并未触动中国传统社会与经济的根本”。该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

5、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10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边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探求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的史地著作,其原因既有“激发于清季之外侮”,更是“胚胎于朴实之学风”。这一“朴实之学风”是指A经世致用B格物致知 C师夷长技 D以史为鉴11有学者认为,“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一八四二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该学者观点A真实揭示了澳门政治地位变化 B基于澳门在远东贸易地位的变化C号召澳门人民起来抗击侵略者 D为侵略者侵占澳门寻找现实依据12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右上角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

6、,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作者意在说明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 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3下表反映的是1924年和1927年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上海、青岛、汉口、天津)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上海青岛汉口天津1924年61%28%47%01927年50%15%19%03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上海棉纺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 B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C大革命破坏了北方棉纺织业生产 D民族棉纺织业的生存处境迅速恶化14193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

7、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 B探索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C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D为抗击日本侵略作准备151946年3月,美国记者描述延安:“党的干部感到在人民家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忧无虑。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带来A美国放弃“扶蒋”政策 B中苏将迅速建立同盟关系C中国未来政治走向发生变化 D国民党对红军实行“围剿” 16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到:“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

8、消了。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7罗马法规定,诚信是开展民事交往的必备条件。在诚信原则的基础上,罗马法创制了“诚信诉讼”,即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作出公正判决,无须拘泥于形式恪守法规。这表明罗马法A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B背离法律至上原则C注重维护政治权威 D坚持裁量的随意性18“星期日”源于犹太教的安息日,是休息和礼拜的日子。11世纪时,英国法律禁止人们在星期日进行聚会、狩猎等世俗活动;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

9、英国A贵族政治走向没落 B宗教逐渐退出社会生活C工厂制度已经形成 D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19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为此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 B混淆了法律责任 C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 D体现了公平原则20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

10、9001550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2116世纪中期,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始,英国许多领主买下自由持有农的土地,同时驱逐老的佃户,推倒其房屋。圈地以后的大土地所有者或者把整个农场、牧场出租以收取地租,或者雇用劳动力进行生产。这在当时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B促进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C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化 D提升了封建领主阶层的实力22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

11、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23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一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一个则将其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二者意在A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B抨击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C鼓吹理性主义思潮 D寻找思想启蒙理论论据24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A取决于私人资本的大力支持 B反映民众渴望丰富精神生活 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 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25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

12、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针对此问题,所采取的办法是A实行参众两院制度 B提高议会行政效率C限制大州人口增长 D强化联邦政府权威26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甚密,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通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这表明美苏两国A放弃了相互争霸的战略 B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大势C对抗同时避免军事冲突 D弥合了意识形态的分歧27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81933年,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蓝鹰运动旨在A缓和种族矛盾 B完善能源结构C复兴工业经济 D消除劳资纠纷29“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